周末想去影院看个电影,打开票房榜单,你可能会找出一组跨地域票房对比特别吸引眼球。
『泰勒·斯威夫特』的专辑电影《歌舞女郎的正式发行派对》以全球3.28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导致了不少商榷,尤其是在北美市场,贡献了3300万美元💵,国际市场则收获了1300万美元💵。
非常令人瞩目的,是北美周末票房的榜单格局,泰勒的这部非传统电影直接登顶,把同期的两部传统大片甩得远远的。
比如有着巨石强森加盟的特效大片《粉碎机器》,票房仅为4280万人民币,连泰勒新片的一小部分都没赶上。
那些拥有『明星』️和特效等传统优势的影业公司,为何在这场票房较量中输给了一部非典型电影?细究下来,这个差距,真的有点刺痛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泰勒的电影从一开始就不走传统套路。大多数电影会提前几个月宣布,甚至会在周四或周五开设预映场来预热,但《歌舞女郎的正式发行派对》却是在两周前才突然宣布上映,连常规的提前场都没有。
即便如此,这部由AMC娱乐控股公司发行的卡拉OK电影,还是稳稳拿下了北美周末票房冠军。尽管BoxofficePro预测它能拿到3500万美元💵,非常后的成绩稍微低了200万,但考虑到准备时间如此之短,这个成绩已经远超预期。
更关键的是,这部电影精准地迎合了观众的情感需求。没有复杂的剧情,反而把粉丝非常关心的内容都一并打包,包括新歌《奥菲莉亚的命运》的MV、拍摄MV时的幕后花絮,以及泰勒自己对新专辑《歌舞女郎的生活》的感想。
这部电影就像是和粉丝一起拆开专辑,影院成了粉丝的线下聚会场地,大家在歌词视频中合唱,看到幕后花絮时激动欢呼。这种参与感,是很多传统特效大片无法给到的。
相比之下,《粉碎机器》虽然有巨石强森和艾米莉·布朗特等『明星』️撑场,但走的是传统的格斗传记路线,主要吸引男性♂️观众,没能引发更广泛的共鸣,非常终票房远远低于1000万美元💵的预期,甚至不得不提前转到流媒体平台播放。
不只是是《粉碎机器》,像华纳兄弟探索公司旗下的《一战接一战》也面临了类似的困境。本周票房只有1100万美元💵,比上周直接下跌了49%,即使有强大的制作班底,仍无法抵挡市场的冷遇。
泰勒的电影能有如此表现,跟她和AMC的老交情也有关系。这并非他们第一次合作,2023年,AMC发行的《『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全球票房突破了2.617亿美元💵,成为史上非常成功的演唱会电影,单北美首映票房就达到了9320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AMC的CEO亚当·阿隆与泰勒的父母是好友,这层关系使得双方在内容发行和排片资源上有了更紧密的配合。比如《歌舞女郎的正式发行派对》,AMC为其争取到了多个黄金放映场次,这也使得这场票房较量更具看点。
市场趋势解读师保罗·德加拉贝迪安指出,泰勒抓住了影院作为文化聚集点的特点。粉丝们不必特地去看演唱会,甚至可以在影院里和同好一起互动,这种低成本的集体快乐是许多传统电影所忽视的。
《FranchiseRe》撰稿人戴维·A·格罗斯也认为,这种票房成功是其他音乐艺术家难以复制的,因为这不只是是一部电影,它更像是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情感纽带。
对于《粉碎机器》的失利,Fandango的解读总监肖恩·罗宾斯也给予了中肯的评价。他认为,这部电影的失败并非因为碰上了泰勒的电影,而是因为它本身缺乏吸引广泛观众的元素,没有像泰勒的电影那样,让观众觉得这场电影是应当参与的活动。
十月的影院市场,本来就不依赖场面大或特效震撼,正如德加拉贝迪安所说,十月和夏天的爆米花电影不一样,这个时候观众更注重的是内容的质感和特别性,而不是视觉冲击力。
泰勒的电影正好踩中了这一点,它并没有强求所有人都爱,而是把目标受众的需求做到了极致。而传统的特效大片依旧沉迷于『明星』️和大场面的老套路,没能及时跟上观众对温度感内容的渴望。
因此,与其说传统影业输了,不如说它们还没适应新兴的市场规律。泰勒的电影证明,影院不只是是放映剧情片的地方,它还能成为承载情感、连接人群的空间。而传统影片如果仍然局限于特效至上、『明星』️万能的思维,忽略了观众对于情感共鸣和参与感的需求,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票房上的失利。
3.28亿与4280万的差距,非常终归结为一个问题:谁更懂观众的需求,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