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翻拍,大家已经司空见惯。每年都有各种相关题材的影视剧涌现出来,但非常让观众忌惮的,莫过于魔改——尤其是人物设定上的大改动,真的就是硬伤!不过,近期上映的电影《三国的星空》,倒是成了不少影迷期待的大片。
,01
尽管这部电影的投资无法与《刺杀小说家》、《风林火山》以及《志愿军》相提并论,但动辄上亿的投资,也算得上大手笔了。片方的野心也不小,计划拍摄三部曲。第一部讲的是官渡之战,第二部预计为赤壁之战,第三部就更经典了,应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桥段。
可是,让我们来看看这部电影的成绩吧。电影上映已经11天,票房才刚刚突破6925万,预测总成绩也不过8000多万,距离一亿还差得远。如果按一亿的预算来算,至少得赚到三亿才能回本,眼下看来,这部电影可能已经亏了好几千万。
再看看这部电影背后的资本,电影的出品方一共7家,主要投资方有4家,参投公司3家。果麦文化作为非常大的投资方排名第一,光线传媒紧随其后,光线传媒曾出品《大圣归来》、《深海》、《哪吒》等动画影片。虽然光线影业在动画电影方面投入了不少心血,但除《哪吒》外,其他作品的口碑争议较大。
另外,还有海平屋公司,这可是易中天女儿易海贝的公司,而易海贝同时也担任了这部电影的总『制片人』。可以说,制作和把关环节,易中天父女的意见权重非常大。如今电影亏损的局面,势必会影响到易中天女儿公司的收益。
,02
受首部票房影响,76岁的易中天老师已经认为,这部电影可能不会有第二部了。为了为电影宣传,他亲自坐镇消息,结果却遭到了不少影视剧迷的不满,甚至被怒怼,这样的淡定回应令人感到少见。那么,电影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从剧情来看,电影本应由易中天这位王牌选手把关,按理来说不会出什么低级错误。但究竟是谁负责的呢?我个人认为,影片的光影效果和制作方面做得不错,战争场面也相当震撼,导演和编剧显然很用心。
尤其是开头曹操骑马在草原上驰骋的镜头,和《长安三万里》颇为相似,显然导演想借此风格来浮漾影片。如果真是如此,也许票房不会如此低迷,毕竟《长安三万里》是忠实还原了历史人物,李白仍是豪放的李白,高适依旧是忧国忧民的高适。
而《三国的星空》虽然同样集中在曹操、袁绍、汉献帝刘协的对决上,却缺少了其他关键人物的参与。影片基调虽然积极向上,但对曹操的描写却过于美化。历史上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著称,可在电影中,他和汉献帝显得如同志同道合的好友,形象反差过大。而曹操自始至终被塑造为忠诚于复汉的形象,这不禁令人联想到刘备和诸葛亮、荀彧的人设,难免令人觉得矛盾重重。
这种创意虽然有其独特性,但也让历史人物的形象发生了大幅度的偏离。显然,观众对于如此颠覆性的曹操形象接受度并不高,这也是电影票房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
易中天在电影路演时说过,电影要是成功,那是团队的功劳,要是失败,就是他自己的责任。的确,易中天一直是个相当仗义的人,但影视创作与《百家讲坛》可不同,后者只需要如实还原历史,而电影更需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责任。过于个人化的创作未必能获得市场的认可,观众对奸雄曹操的固有印象并不会轻易被改变,票房也因此受到了较大影响。
希望这部电影能找到真正理解它的人,再给它一次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