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金搭档:申奥的 “现实利刃” 遇上肖央的 “小人物魔法”
《用武之地》最硬核的底气,藏在申奥与肖央的第三次携手里。导演申奥早已用《孤注一掷》《南京照相馆》近 70 亿的票房成绩单,证明了自己 “现实题材操盘手” 的实力 —— 他擅长从被遮蔽的社会真相中挖掘故事,用纪实手法撕开议题外壳,这种创作路径恰好契合当下观众对 “真实感” 的渴求。而宁浩的三度监制,更用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为影片保驾护航,从剧本打磨到镜头设计都透着精准的商业判断力。
肖央则是这套组合里的 “演技锚点”。从《误杀》里的李维杰到《扫黑・决战》中的曹志远,他最擅长在平凡人身上挖掘张力,那种 “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却仍攥着希望” 的状态,与影片 “普通人绝境自救” 的内核完美契合。预告中他被踩头时的绝望眼神、背着断腿同伴奔跑的坚毅背影,将角色的挣扎与光辉诠释得淋漓尽致,这种 “去英雄化” 的表演,恰好避开了传统战争片的悬浮套路。
二、剧情突围:真实事件改编的 “双重钩子”
影片的剧情设定自带爆款基因。改编自境外中国人质幸存者的真实经历,让故事天然具备 “强代入感”—— 驻外记者马笑(肖央 饰)与志愿医生妻子潘文佳(『齐溪』 饰),陪同『工程师』苗峰(『郑恺』 饰)修理基站时遭遇恐怖袭击,从 “假扮劫匪的农民” 到 “真正的武装分子”,双重危机层层递进,每一步逃生都藏着未知的陷阱。这种 “贴近普通人生活的开局 + 极致残酷的绝境”,很容易让观众产生 “代入式紧张”。
更精妙的是叙事野心。申奥没有局限于 “逃生爽感”,而是借这段旅程揭开战乱之地的众生相:任达华饰演的华侨商人周伟杰,表面是圆滑的生意人,实则藏着持枪反击的狠劲;『郑恺』饰演的断腿『工程师』,在肢体残缺与心理崩溃中挣扎求生。这些角色没有绝对的善恶,却共同拼凑出 “极端环境下的人性图谱”,就像导演所说:“我们不想拍英雄,只想拍普通人如何在绝望里找生机”。
三、档期博弈:跨年档的 “差异化王牌”
定档元旦的选择,藏着片方的精准算计。从竞争环境看,同档期的《无名之辈:意义非凡》因前作口碑透支前景不明,《寻秦记》作为积压片难逃 “情怀消耗” 的质疑,唯有柯汶利的《匿杀》具备一定威胁,但悬疑题材与《用武之地》的战争冒险类型形成错位竞争。在跨年档多以温情、喜剧为主的氛围里,这部 “硬核现实主义作品” 反而成了独特的存在,能吸引寻求新鲜感的观众群体。
技术加持更放大了这种优势。全片采用 IMAX 特制拍摄,战火纷飞的荒漠、枪林弹雨的街巷被极致还原,观众仿佛能亲身感受 “子弹擦过耳边” 的压迫感。这种 “沉浸式体验” 在影院端极具竞争力,尤其对年轻观众来说,“大银幕看绝境逃生” 的吸引力远超小屏观剧,为票房冲高提供了硬件支撑。
四、30 亿悬吗?优势与隐忧的精准权衡
但影片冲击 30 亿仍面临挑战。最大的变数来自肖央的 “票房依赖性”—— 他主演的作品中,除了『陈思诚』监制的《误杀》系列能稳定突破 10 亿,其他非头部项目票房多在 5 亿以下,甚至出现过《出入平安》仅 2113 万票房的失利。这意味着观众的信任仍绑定在 “优质剧本 + 强制作” 的双重保险上,若影片口碑不及预期,很可能陷入 “叫好不叫座” 的困境。
题材尺度也是潜在风险。预告中暴徒砍人质手脚、斩首威慑等残酷画面,虽能强化真实感,但也可能让部分家庭观众却步。如何在 “展现战争残酷” 与 “兼顾观影舒适度” 之间找到平衡,将直接影响影片的受众广度。
不过乐观来看,申奥的 “现实题材号召力”+ 肖央的 “演技口碑”+ 真实事件的 “话题性”,已构成票房三驾马车。若上映后能引发 “和平珍贵”“海外公民安全” 等社会讨论,复制《孤注一掷》的发酵路径并非不可能。毕竟在观众愈发看重 “内容质感” 的当下,这部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完全具备成为跨年档黑马的潜质。
申奥与肖央的这把 “利器” 能否刺穿 30 亿天花板?答案或许要等元旦的票房数据揭晓,但至少从目前的阵容、剧情与档期来看,它已经握住了一半的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