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辣辣
在央视的主持人中,有的喜欢追着流量跑,有的人想要在黄金档发光发亮。
但李七月偏偏是个例外,她在央视主持的每一档节目都不是重点,
别人避之不及但她干的津津有味。
她的成长道路看起来是高开低走,但是这中间藏着她的职业答案。
李七月的成长路线
其实只要了解过李七月的就应该知道,她的成功是不无道理的。
从小她就很喜欢播音,当别的同学在课间玩耍的时候,她在拼命练习自己的专业。
而她的父母也很支持,就算家里条件差,也咬牙给她请了专业的老师。
李七月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成功的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
进入大学的她也没有放松,除了日常学习专业知识之外,
她还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综艺节目,到了寒暑假就进入地方台实习。
那时候的她每天都是写通稿,递麦克风,一天下来累的不行,
就算这样她也没有放弃,努力提高自己的实操经验。
努力的李七月上天也看到了她,在2011年的央视主持人大赛中,
让她被《远方的家》节目组看中,开启了她的主持之路。
但是这档节目并不轻松,每天要走好几万步。
在夏天的时候爬山,在冬天的时候过过河,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
那时候的李七月可以说每天都离不开抗风防晒的冲锋衣,
有时候为了拍镜头得在齐腰深的洪水里站半天,鞋泡透了,但是在镜头中却看不到一丝异样。
在她主持这档节目的四年里 她她跑了16个省,录了近百期节目,中国的天南地北她都有到过。
也就是因为她这么能吃苦且不矫情 让她被很多人所看到。
但是如果说那一档节目让李七月彻底爆火,那就不得不提到《等着我》。
这是一档情感节目,有许多家庭在早年间走散了,先想要通过这档节目团聚。
而李七月是这档姐妹寻人团的团长,
刚接手时她其实挺犯难,因为她在主持节目的时候语速很快,但是这类节目如果语速过快就达不到效果。
而她为了改掉这一习惯,据说在私下的时候会把自己说的话录下来,
然后反复的去听,一句一句的压速,同时还对着镜子练眼神,让求助者能感受到被理解。
在这样反复的练习下,她在主持这档节目的时候变自信了许多。
除此之外,她应对突发能力的情况很好,
有次寻人时,被寻者情绪激动扔花盆,差点砸到她,她却先安抚对方情绪,慢慢沟通。
而她这样的实力也被很多人看到,董卿和康辉提起她时都是赞不绝口。
所以在2019年再战主持人大赛拿了铜奖时,李七月已经成了观众眼里“稳了”的主持人。
李七月转行
本以为李七月就会一直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但是让人没想的是她居然被调到农业频道。
当网友听到这则消息时有少人在为她打抱不平,
毕竟从黄金频道转到农业两者还是有差距,甚至有传言说她得罪了人。
但是对于网上的各种猜测,她没回答,只是按时报到,把精力全放在了新岗位上。
不过对于李七月这样一个不服输的人 不管到哪了都会拼尽全力,
就算她她被调到农业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同时农村题材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因为在早年间在基层工作的她上山下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也让她学会了许多方言,也了解农民想要知道啥,怎么说才能听懂。
所以当她在当她在主持《大地讲堂》时,她会把复杂的种植术语全换成大白话,
比如把“测土配方施肥”说成“给土地做体检再喂饭”,这样一连不仅留住了许多观众,农民也听懂了。
后来她在与任鲁豫搭档主持农民丰收节晚会时,更是显示了她的专业性。
当时在直播时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专业的,有水利、畜牧等等。
而她为了展现更好的结果,提前做了满满一表格的笔记,录完一小时节目零穿帮,
据说同事都笑称她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不仅如此更让人佩服她的是,不管什么样的活她都能干,而且不怕苦不怕累。
据说当时她有乡村建设的采访任务,需要来回跑,
但是那个时候的她怀孕了需要产检,医生建议她多休息。
但是为了节目她还是当天跑了个来回,不仅产检没耽误,节目也完成了。
同时她为了做好自己的节目,她会去学习插秧,跟着农民辨别种子,
所以每当说起这些农业知识的时候她都能回答出来。
可能有的人不相信李七月能做出这样的成果,但是数据不会骗人,
因为她的到来农业频道的粉丝多了许多,这就是努力的结果。
而李七月能下定决心这样干,是因为他从始至终都没有觉得过流量至上,
在她心里觉得内容做好比什么重要。
现在的李七月,不仅在事业上用心,对于她的家庭她也很关注,从她『社交媒体』发布的日常就能看到。
她的社交账号更新不多,要么是帮农民推广农产品的助农视频,要么是分享家里的日常。
除此之外,她还在深造,读完硕士攻心理学博士,化妆间里常摆着电脑,趁空档写论文。
这种“在什么位置就做好什么事”的状态,在浮躁的行业里显得格外珍贵。
对于她这样的状态,据说圈内有很多人羡慕她,
但并不是羡慕她有名气,而是羡慕她从始至终都能稳住自己的心。
从央视最近几年推出的节目可以看到,新人很多,
有人为了抢镜头争破头,有人因为节目不火就敷衍了事。
但是李七月并不这样,她不管在哪个岗位,都保持着一样的认真。
不管节目火不火她都很用心,专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会因为其他原因来打扰自己。
这种“不依附平台流量,只靠能力立足”的底气,才是最硬核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