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网上关于“杨振宁遗产”的谣言真的是够了!
一会儿说翁帆分了多少财产,一会儿称杨先生回国是为了圈钱。
但事实根本就不是那样,杨先生这些年把清华年薪全捐了,而翁帆的做法更是感人……
百万年薪分文不取,捐款超 2000 万
2003 年杨振宁正式回清华任教时,学校考虑到他的学术地位和贡献,给了他每年 100 万的年薪。
这在 20 年前可不是小数目,够在北京买套不错的房子,可杨先生拿到工资后,没给自己留一分,直接全转到了清华高等研究中心的账户里。
有人背后嘀咕 “这是装样子作秀”,可作秀哪能作十几年!
直到他 90 多岁逐渐减少工作,这 100 万年薪的捐赠从没断过。
除了工资,他还把自己在美国纽约的房子卖了。
那套房子是他和前妻子杜致礼住了几十年的家,里面摆着他得诺贝尔奖时的奖杯🏆️、和爱因斯坦的合影,满是回忆。
可他没犹豫,房子一卖就把 100 万美元💵捐给清华,还特意嘱咐 “用在年轻学者的科研补贴上”。
就连 1957 年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金,他也拿出一部分捐了。
那些钱本可以留给子女,可他说 “中国的科研事业更需要这笔钱”。
算上这些,这些年他和翁帆一起给清华的捐款,早就超过 2000 万了。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还主动帮清华 “化缘”。
1997 年清华要建高等研究中心,刚起步时经费特别紧张,连实验室的设备都买不起。
那时杨先生还没退休,一边在国外讲学,一边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找资源。
他亲自上门找华人企业家、找学术机构,一次次介绍清华的科研规划,硬生生募集到了超过 1500 万美元💵。
就这么个一心为国家做事的人,还有人说他 “回国是来养老的”,良心过得去吗?
别墅是清华产权,翁帆的居住权藏着温情
网上吵得最凶的 “清华别墅”,其实从一开始产权就归学校。
那是清华特意为杨先生安排的工作用房,在清华园里,三层小楼,带个小院子,方便他平时办公和接待学者。
杨先生住进去时就知道,自己只有居住权,房子不是自己的私产。
后来有人造谣 “翁帆要独占这栋别墅”,可事实是,杨先生早在 2018 年就立好了遗嘱:
自己的现金资产、专利收益,全分给和杜致礼生的三个子女,翁帆只拿到这栋别墅的 “生前居住权”。
意思是只要翁帆还在,就能一直住这儿,可房子始终是清华的。
有人说 “翁帆亏了”,可他们不知道杨先生的用心。
杨先生比翁帆大 54 岁,他心里清楚自己走后,翁帆一个人生活不容易。
北京的房租不便宜,给她一个安稳的住处,就是想让她以后不用为 “住哪儿” 发愁。
他也没法给翁帆产权,因为房子本就属于清华,不是他能私自处置的。
而且他还特意在遗嘱里加了一条:自己去世后,翁帆可以自由再婚。
他从没想过要 “捆绑” 翁帆的人生,反而处处为她的未来考虑。
那些说翁帆 “图财产” 的人,看看这些细节,你们还能说出这种话吗?
翁帆跟着他这些年,每天陪他看论文、改演讲稿,陪他去学校上课,忙前忙后,要是图钱,她早就该走了。
谣言该停了,别用恶意消耗大师
这些年关于杨先生的谣言就没断过,有人说他回国是来享福,可他 80 多岁还在给学生上课。
有人说翁帆是心机婊,可他们已经相濡以沫 17 年。
杨先生百岁生日的演讲,都是翁帆仔细审阅过的,这份默契骗不了人。
最可笑的是 “遗产阴谋论”,说翁帆熬到最后什么都没捞到。
可人家夫妻俩早就做了婚前财产公证,翁帆本来就没想着要什么。
她跟着杨先生,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契合。
杨先生说翁帆是上帝赐的最后礼物🎁,翁帆也说自己享受平静的生活,这就够了。
杨先生这辈子,不仅在物理领域有巨大贡献,还帮中国改变了 “不如人” 的心理。
他捐出的不只是钱,还有 2000 多件珍贵的手稿、书信和影像资料。
这些东西藏着他的学术思想,是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咱们能不能少关注八卦,多看看他的奉献?
结语
杨先生的捐款是真的,翁帆的居住权也是真的。
那些恶意揣测的人,该放下偏见了。
大师的格局,不是靠谣言就能抹黑的。
希望我们都能多些尊重,少些八卦,让真正的奉献被看见、被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