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这波定档操作有点意思——偏偏避开假期头三天,选在4号上映。怕不是早就预判到全国人民前三天都堵在高速上刷手机?
结果还真被它押中宝了!同档期其他片子表现平平,这把反向操作愣是让它在空窗期分到一大块蛋糕。
片子体量和前几年『黄晓明』《最后的真相》差不多,都是讲落魄律师逆袭。不过当年那部最终票房才五千多万,相比之下《震耳欲聋》的人物塑造倒是扎实不少。
『檀健次』演的李淇是个关键角色——作为聋哑夫妻的健听儿子,从小受尽欺凌,最大执念就是撕掉身上的特殊标签。这个设定埋得妙,前半段经常看到他微信聊天只发语音不打字,等到身世揭晓那刻,观众才恍然意识到:原来他一直在用这种方式渴望被世界听见。
演员选得也到位。『檀健次』当过歌手做过声优,那把嗓子确实给角色加分。这种让好听声音为无声群体代言的创作思路,算是类型片常规操作了。就连奥斯卡获奖片《健听女孩》不也找会唱歌的演员演健听女儿么?
说到共鸣感,片中李淇因为家庭背景被同学异样看待的片段很真实。虽然没到校园霸凌程度,但足够催生他逃离家庭的念头。这种细腻处理比强行卖惨高级多了。
不过这片子除了主角🎭️动机立得住,其他部分确实平庸。剧情走向就像被剧透过似的——看到李淇收封口费就知道要良心发现,劝老太太别动煤气罐时就等着爆炸,连电梯吵架戏BGM什么时候燃起来都能精准预测。
最可惜的是高潮反转戏。本以为李淇在同步翻译证词,结果手语内容完全另有所指。这招“说一套比一套”确实有新意,但最后伙伴集体现身的燃点实在太老套。反转还没开始,结局早已看穿,惊喜感直接打对折。
好在演员撑住了场子。『檀健次』把人物蜕变演得丝丝入扣,兰西雅虽然角色类型重复但灵气逼人。要不是这两位颜值演技双在线,那些一眼看到头的桥段真是熬不下去。
结尾倒是出人意料——案件突然从民事转刑事,反派结局全靠字幕交代。这戛然而止的收尾,让人总觉得故事还没到高潮就散场了。
抛开聋哑家庭背景,李淇这个人物本身也值得玩味。他对出身耿耿于怀,靠“包装”改变命运——偷用别人办公室唬住客户,用功利主义包装价值判断,最后连自己都信了电梯里那套自我催眠的说辞。
要说遗憾,就是他和潘斌龙角色的感情线可以更深刻。如果设定成李淇曾不计利益帮助过对方,或许更能凸显他本性未泯,最终回归出身时人物弧光会更完整。
片子文字游戏玩得飞起,片名《震耳欲聋》一语双关,李淇用“装聋作哑”自我剖析的台词也漂亮。但站在聋哑群体角度,这种修辞多少有些隔靴搔痒——就像对破产者哭诉自己“人格破产”,对方大概只会觉得你情商欠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