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是2016年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马思纯』主演的一部现象级青春电影。它跳脱了传统青春片的狗血套路,以细腻的笔触、颠覆性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讲述了一个关于两个女孩长达十多年的友情、爱情、成长与身份追寻的动人故事。影片不仅让两位女主角🎭️共同夺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更在观众心中留下了长久的回响。
第一章:相遇与共生——“13岁,奏响了青春序曲”
故事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一个宁静的江南小镇。文静乖巧的优等生林七月(『马思纯』 饰)遇到了特立独行、放浪不羁的转校生李安生(『周冬雨』 饰)。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如同磁铁的两极,被彼此身上自己所没有的特质深深吸引,迅速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七月拥有一个幸福安稳的家庭,她的生活是一条被规划好的坦途;安生则生长在单亲家庭,缺乏关爱,用叛逆作为保护自己的外壳。她们一起吃饭、一起洗澡、一起睡觉,分享所有的心事。安生给了七月冒险的勇气,七月给了安生渴望的温暖。她们的关系超越了普通友谊,成为一种灵魂上的共生体。安生说:“七月,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恨过的人,但我也只有你。”
第二章:裂痕与分离——“18岁,我们爱上了同一个他”
青春的甜蜜被一个名叫苏家明的男生(李程彬 饰)打破。七月羞涩地告诉安生,她喜欢上了这个温和帅气的学长。然而,在三人相处的过程中,苏家明却被安生身上那种不受束缚的自由气息所吸引,安生对家明也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愫。
为了维系与七月的友谊,也或许是出于一种自我放逐,安生选择了离开。她跟随一个流浪吉他手北上,开始了漂泊的生活。在送别的火车站,七月看到了安生脖子上滑出的家明随身佩戴的玉菩萨,那一刻,她明白了一切。但她没有戳破,只是看着火车载着安生和她们之间那道无形的裂痕,缓缓驶离。友情在无声的伤痛中,出现了第一道无法弥补的裂缝。
第三章:交错的人生——“25岁,我活成了你的样子”
安生的漂泊生活充满艰辛,她做过各种底层工作,恋情也屡屡受挫。她给七月寄的明信片,末尾总会写上“问候家明”。这句话像一根刺,时时提醒着七月那段三人关系的尴尬。七月则按部就班地大学毕业,进入银行工作,与家明规划着安稳的未来。然而,家明的心始终摇摆不定,他想去北京闯荡,婚礼也因此一拖再拖。
表面安稳的七月,内心其实一直压抑着对自由的向往;而看似自由的安生,内心深处却渴望一个温暖的归宿。她们的人生轨迹开始发生奇妙的交错。
当七月去北京找家明,却撞见家明与安生同居在一起时,积压多年的矛盾在浴室戏中彻底爆发。两个女生赤裸相对,撕下所有伪装,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对方,揭露了彼此多年来的“伪装”:安生一直在靠“装”来获取爱和生存,而七月则在“装”成一个讨人喜欢的乖女孩。这场戏是电影的情感高潮,标志着她们共生关系的彻底破碎。
第四章:身份的互换与重生——“27岁,告别与开始”)
经历情伤后,七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放走了犹豫不决的家明,让他逃婚,从而让自己从“被选择”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她剪短了头发,背上行囊,开始像当年的安生一样,四处流浪,体验自由的人生。
而安生则渐渐收敛锋芒,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爱上了一个踏实可靠的普通男人,过上了七月曾经拥有的那种平淡生活。
她们活成了彼此的模样。七月终于释放了内心被禁锢的“安生”,而安生则找到了内心渴望的“七月”的安稳。
第五章:结局的罗生门——“小说内外,哪个才是真相?”
电影最精妙之处在于其嵌套式的结局。在安生出版的小说《七月与安生》里,结局是圆满的:七月告别安生,环游世界,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家明遇到安生,得知了真相:七月在生下与家明的孩子后,因产后大出血去世。安生以“七月”为笔名,写下了她们的故事,在小说里,她给了七月一个永远自由的结局,也让自己在文字中与好友永远相伴。
影片最后,镜头定格在雪山之巅,小说里的七月回眸,笑容灿烂,仿佛她真的去到了那个广阔无垠的世界。而安生则抚养着七月的孩子,带着两个人的记忆,继续生活下去。
《七月与安生》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三角恋的故事,它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每个女性♀️内心可能存在的两面:渴望安稳的“七月”与向往自由的“安生”。电影通过她们纠缠半生的命运,探讨了女性♀️在友情、爱情与自我实现之间的复杂抉择。最终,七月与安生完成了灵魂的融合与救赎——安生活成了安稳的七月,而七月在安生的笔下,走向了永恒的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