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曾说:“食欲很难克服,性欲极难克服,虚荣欲是无法克服的。”用这句话形容《某种物质》还是很贴切的。2024年该部影片横扫各大奖项,成为了当年的一匹“黑马”。
去年小编想要看这部影片,但是说这部影片被定义为“R级影片”。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很多的性 暴力、吸毒、裸露、诡异等场面和大量脏话。看到预告片那些极其恶心的场面,小编告辞了。
直到今年,小编无聊之下还是看了这部影片。如果这部影片你看到的只是女性♀️的胸部,女性♀️的翘臀,女性♀️婀娜多姿的裸体,那就白白浪费导演的良苦用心了。
小编在想女性♀️导演想要在男权导演掌控的『娱乐圈』️中脱颖而出,有的时候真的需要用对方式方法(如障眼法),才能吸引大家的眼球,然后才能让观众看到女性♀️导演想要表达的本心及寓意。如果这部作品不用另类、带有色情、带有裸露的元素,想必这部作品也会销声匿迹。
看完这部影片有非常多想表达的观点,但是又怕表达不好。
如果批判过当,会让读者觉得过于愤青,过于愤世嫉俗;如果温和有余,会让读者觉得过于鸡汤,流于俗套。
小编自问目前的写作能力没有达到像乔治·奥威尔、鲁迅一样具有犀利的视角和准确的言辞,也没有像阿道司·赫胥黎的叙事能力。所以,小编只能站在自己的视角浅显的表达自己的观后感。
01
伊丽莎白与苏VS人类与自然
欲望如何去看待呢?欲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因为人的欲望才推动了人类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高生产力,才让当下的人类社会充满了便利。大家都有食果腹,有衣蔽体,有车代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的欲望促成的。
但是欲望有的时候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阻力。
因为人的欲望不断地膨胀,永无止境,我们想要的越来越多。我们从砍伐树林,猎杀动物,到当下我们开始研制人类自我毁灭的武器,研制生化武器,研制病毒,上天入地不断地去掠取资源,用摧毁地球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某种物质》中的伊丽莎白作为红极一时的『明星』️,她面对自己年老色衰的自然发展,她接受不了。通过自我毁灭的方式来让自己能够再次站上舞台,接受大家的吹捧,拥护与喜爱。
她的欲望让她的事业不断的前进,她不仅在洛杉矶拥有大豪宅还有一个非常健康的体魄,哪怕五十岁了,她的身材样貌优于大多数同龄人。
但是她就是不满足,她不能接受自己老了,不接受自己被市场淘汰的事实,于是铤而走险。
她通过科技手段衍生出来苏,希望苏能够代替她持续满足自己内心的虚荣。谁都没有想到苏最后也有自我意识,她的贪欲也在不断膨胀。
如果苏不是因为贪念,双方严格遵守7天交换的规则,她们的路本应该可以走的更长。但是,奈何双方的欲望不加以克制,最后导致两败俱伤。
如果我们把伊丽莎白和苏比喻成人类与自然呢?
人类和自然本就是一体,不分你我。如今人类因为贪欲,毫无底线的伤害大自然,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我们似乎没有把它们放在眼中。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一切我们所需要的资源。
董卿在一个节目中曾经也说过:“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平衡一旦打破,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如今人类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律,所以,人类就必须接受来自自然界失衡的“报复”。
全球温室效应从小编读小学的时候就说起,但是似乎大家对此依旧无动于衷,任由其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自然灾害不仅频发而且威力一次比一次猛,破坏性一次比一次大。
微生物也频繁出来释放病毒,新冠三年不管是人为还是自然演化,都给人类响亮的一记耳光。
但是,人类似乎永远不会记得教训,依旧我行我素。不仅没有任何的改过,反而变得更加变本加厉,还一直鼓吹自己的人生就三万多天,更要尽情的享受。
或许可以这样说吧!我们这一代人是不管下一代死活的人,自己开心就好。
02
买方VS卖方
学过政治的我们都知道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
当我们大多数人觉得自己是“无辜”的时候,只要我们明白卖方与买方的关系,就会知道我们都曾经做过“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事情,只要我们身处在人类社会中,所有人就都没有“无辜”一词之说。
为什么我国女性♀️一直追求“白幼瘦”,因为我国有这个市场需求。男性♂️对于女性♀️的追求永远都是年轻、漂亮、屁股大、胸大、腿长······这些形象根植于一代又一代。女性♀️为了在这个男权制度下生存,她们不得不通过物化自己来求得生存。
伊丽莎白所在的『娱乐圈』️是一个更加现实的圈子。资本知道人性的需求,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于是他们通过满足观众而获利。资本可以用金钱在全球挑选所有年轻貌美的女性♀️站在荧幕面前搔首弄姿,把所有喜欢凝视的男性♂️迷得心痒痒的,让他们欲罢不能。
当一个年轻的女性♀️不再拥有利用价值的时候,资本可以马上抛弃,重新扶持另一批年轻的女性♀️。毕竟我们常说:“没有人永远十八岁,但永远有人十八岁。”
影片中的伊丽莎白就是被资本和观众吃干抹净的一类缩影,而苏是被资本和观众吹捧的新一类的缩影。
在这个供需过程中,我们这群普通人作为一个“看客”,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但是好像又什么都做了。我们参与了资本对于一个年轻女性♀️的压榨和剥削。我们如同资本的助手,给予资本养分,不断喂养资本的市场分析,不断助长资本的扩张手段。
这个规律其实也适用于职场。职场也是如此,当你有价值的时候,你可以是董事长,可以是总经理,可以是主管,当你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你还是那个甲乙丙丁。
我们每个人将自己最美好的年龄、精力、才华、努力奉献给家庭,公司及社会,但是当我们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我们也仅仅成为一块随处可弃的“抹布”。
我们当下很多人,讨厌职场年龄大的人,讨厌家中的老人,但殊不知,我们也会年龄大,当我们年龄大的时候,昔日我们怎么对别人的,别人也会怎么对我们。
所以,很多时候,普通人跟风,跟潮流,最后无脑到成为杀害未来自己的帮凶。
03
变异VS混乱
伊丽莎白最后的结果可以说是自食其果,而苏也是如此。影片的最后,那一场变异可以说非常的震撼,用血浆横扫所有观众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批判和反抗。
伊丽莎白和苏最后用一场变异来完成自己对这个社会的谴责与无力的反抗。而反观当下的社会,似乎也在发生一场变异,只是在变异之前我们先感受到的是混乱。
近几年,大家一直追求“自由”。随着『互联网』的传播,自由之风已经开始影响全球的人,其后果是怎么样的呢?很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发生了。
女性♀️为了美,从最初的减肥药,到抽脂、削骨、注射,到直角肩,A4腰······越来越多的医美产品伤害大家的身体。而如今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成为了封建余孽的代表。
男性♂️也从阳刚之体逐渐变成了具有阴柔之美了。前几年,大家还是比较抗拒接受这一转变的,但是要知道人具有适应性,当我们看多了,当这个群体足够大的时候,他们一定会转正成功。
X染色体与Y染色体它们也想不到自己到了21世纪可以变成十几种自定义的组合吧!美国自由到性别可以有十多种,这正是倒转天罡啊!没事,大家觉得是潮流,是个性,是自由······正如大家常说:“开心就好!”
当下的社会混乱和变异有何区别呢?人类的DNA🧬经过如此多的化学药物的摧残,保不齐在某一个宿主体内找到一个变异的基础,那丧尸屠城不是分分钟上演的吗?
04
总结
人本能的欲望,小编觉得在人理性情况下是可控的,但同时人的欲望也是可以培育的。
回顾我们周围的人事物,周围的环境似乎都成为了培育欲望的土壤,或许我们的社会在不久的将来会演变成赫胥黎笔下《美丽新世界》中的一样。
“在机械文明的社会中却无所谓家庭、个性、情绪、自由和道德,人与人之间根本不存在真实的情感,人性在机器的碾磨下灰飞烟灭。”
如今AI的发展是好是坏在于研发的人,想让它服务于人类还是想挑战人类?
事物都具有双面性,不可否认科技带给了人类很多美好的一面,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很多负向的东西。当我们狂欢的沉浸在科技带来的美梦之中时,我们是否有发现我们失去了什么呢?
当我们陷入物欲迷失自我和价值观丧失时,我们开始丧失人性最光辉的一面。逐渐变成如未进化的动物一般,成为被机器奴役的动物。
“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好像是这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