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笔者将投入时间来盘点一系列专为某位歌手所打造的唱片,逐一梳理各大唱片公司下的代表性专辑。在这一过程中,选取每位歌手在所效力唱片公司期间,综合评价最高的专辑为核心,按照加入时间的先后排序,逐个呈现。

首先要谈的是滚石唱片。1980年,滚石唱片正式成立,首位签约的艺人是潘越云,而她的首张专辑便是与吴楚楚、李丽芬共同录制的《三人展》。然而,这三位艺人命运各异:吴楚楚作为滚石的创始人之一,仅在公司呆了一年,便自立门户创办了飞碟唱片,令滚石一度陷入困境;李丽芬在夺得第二届海山唱片“民谣风”比赛的冠军后,虽经历多次转型,但最终她在滚石的音乐生涯才得以重生,成为乐坛有影响力的“李三首”;而潘越云则在滚石安稳度过了十多年的时光,直至金钟奖歌后陈淑桦加盟,才正式宣告“滚石一姐”的交接。
因此,称潘越云为滚石唱片第一个十年里最具代表性的歌手,丝毫不为过。从1981年的《三人展》到1991年的《春潮》,在这十年的音乐旅程中,潘越云留下了诸多高质量的专辑。如果要选出一张代表作,笔者将从《天天天蓝》、《旧爱新欢》和《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三张专辑中挑选。而从百佳唱片榜单来看,《天天天蓝》无疑排名最高,位列第四,仅次于罗大佑(齐豫的《橄榄树》计算在新格唱片名下)。如果从专辑的影响力来看,《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显然更具话题性,不仅同名主打歌至今依然流行,它还荣获第二届金曲奖最佳专辑,并让制作人小虫赢得最佳制作人奖,潘越云更是凭此专辑提名了金曲奖最佳女歌手。

张艾嘉,这位80年代带着“恋爱中小妹”形象的歌手,也在滚石唱片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虽然她未将所有精力集中在歌唱事业上,但她在滚石期间发行的几张专辑堪称经典。尤其是《童年》中的歌曲,至今依然耳熟能详;《忙与盲》作为都市情歌的先驱;《爱的代价》的余韵更是流传至今。这三张专辑都曾入选台湾百佳唱片的名单。笔者个人最为推崇的,还是《童年》。其中的《童年》、《光阴的故事》、《是否》、《四季》以及《大家一起来》等作品,无疑展示了罗大佑给予张艾嘉的创作厚重支持。

接下来,滚石唱片的里程碑人物——罗大佑,是该公司发展历史中的关键人物。最初,罗大佑将专辑《之乎者也》中的歌曲整理完毕,却无人愿意为其发行,直到滚石的二毛与三毛选择冒险出版此专辑,这才改变了滚石的命运,也让这家唱片公司开始逐步崭露头角,最终稳坐华语流行乐的顶峰。罗大佑的每一张专辑,都堪称经典,从《未来的主人翁》到《青春舞曲》,从《闪亮的日子》到《告别的年代》,每一张专辑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尽管如此,笔者还是选择了《之乎者也》,因为它对滚石及整个华语音乐界的影响,实在无法用言语衡量。

1984年,李建复在发布《夸父追日》专辑后前往美国深造,随后转型做起了生意。虽然李建复是民歌时期的热门歌手之一,但《夸父追日》无论在影响力还是市场反响上,都无法与他的前作《龙的传人》和《一千个春天》相提并论。不过,凭借陈扬、李泰祥与李寿全等大师级音乐人的加入,再加上《夸父追日》等歌曲的存在,这张专辑依然展现出不小的水准。

同年,民歌时代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齐豫,也加盟了滚石唱片,直到2002年才离开。齐豫的专辑并不多产,但她每一张作品都足以证明其音乐实力。从她的首张专辑《有一个人》到最后一张国语精选《让爱回来》,齐豫始终没有让人失望。虽然《回声》这张专辑在名气上占据主导地位,但笔者更倾向于推荐1998年齐豫获得金曲奖女歌手奖的《骆驼.飞鸟.鱼》,它为齐豫的音乐生涯增添了不少辉煌。

1985年,崔苔青带着她的专辑《蝴蝶》加盟滚石唱片,谁也没想到,她不仅在音乐上寻求突破,连专辑命名也力求创新。《蝴蝶》这个名称象征着她的蜕变,专辑内的每一首歌曲,都与蝴蝶这一形象无关。但依靠李泰祥、陈志远、郑华娟等音乐大师的助阵,以及吴正德的专业制作,《蝴蝶》成为了崔苔青最具质感的专辑之一,突破了她过往的艺术框架。

暂时写到这里,下次我们继续深入探讨其他艺人的专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