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佳莉自私且凉薄,尤其是始终不认自己的亲妈杨九红。
大宅门。
白佳莉在许多人眼中显得自私和凉薄,尤其是她始终不愿意认同杨九红,导致后者心如刀绞,悲剧加深。
1.如果换个角度站在白佳莉的立场上,便会发现她实际上是一位充满自卑与无奈的可怜人。从小白佳莉便被奶奶白文氏抚养长大,在她的认知里奶奶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塑造了她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她从未体验过父母在身边的滋味。有一幕极为poignant,几岁的小白佳莉在白景琦探望她时,奶奶让她叫爸爸,而她却只会喊奶奶,这一细节暴露了她成长过程中的母爱和父爱的双重缺失。

2.白文氏作为一个强势而传统的女性♀️,对白佳莉的影响深远,她传递给白佳莉的不仅是坚韧与正义,还有那种对家族荣誉的固执追求。白佳莉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虽然外表美丽高傲,但内心却承载着母亲出身卑微的阴影,娇生惯养的她内心却异常敏感和脆弱。
3.在一次公开场合,杨九红自称是白佳莉的母亲,白文氏对她的呵斥让白佳莉感到极度羞愧,她哭到深夜向白景琦质问:“你有钱有势”,“为什么要娶这样的女人”?她心中充满了自卑与无奈,觉得自己在别人面前都显得矮了半截。

4.这种情感虽然在外人看来显得无情和自私,但若从她的成长背景和时代背景来看,她的痛苦与彷徨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在婚后,白佳莉依然无法摆脱这种自卑感。当杨九红试图重新与这个怀孕却已成寡妇的女儿建立联系时,白佳莉的偏见依然未减,甚至咒骂杨九红让她去死。

5.她心中对何洛甫的渴望和对逃离北京的强烈愿望,正是她内心深处对自身身份和出身的极度不满和痛苦的反映。杨九红偷走了她的女儿,让本就孤独的她更加凄凉。白佳莉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成家后又成为寡妇,女儿出生后被带走,这一切让她的人生始终处于错位状态,痛苦与自卑伴随她的一生。
6.她从未称杨九红为“妈”,但内心深处对母爱的渴望显而易见,她甚至愿意称比自己小几岁的香秀为“妈”。而在离开之前,她几乎要叫杨九红一声“妈”,却最终止步。她无法超越那个时代的停锢和奶奶灌输给她的观念,导致她的人生充满矛盾与挣扎。

白佳莉既自卑又骄傲,既清醒又迷茫,这样的复杂情感使她成为了一个可怜而值得同情的人。她的一生实际上是对身份与爱的深刻探讨与无尽挣扎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