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丁子朗出席TVB台庆红毯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曾经在入行短短两个月后便被选为台庆司仪的“少主”,今年的参与度几乎为零,除了走红毯、合影,他没有再参与任何环节。相比刚入行的新人成员可以在台庆上露个脸,甚至唱两句,他这个已经在TVB工作了九年的老将,却被完全忽视。
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丁子朗的失宠,更是TVB无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这个平台,已经无法再留住人了。
丁子朗的境遇具有讽刺性。第二个月就担任《万千星辉贺台庆》司仪,曾一度享有罕见的待遇,在几届台庆中都站在C位主持,显然是被力捧为台柱。但从去年开始,司仪的位置没了,今年更是连表演嘉宾的机会都没有。整个台庆过程中,他就像一个路人,走完红毯便结束了。
这种落差何其明显——相当于昨天还是班长,今天连值日生的位置都不给你留。

更让人费解的是,丁子朗在TVB的剧集资源也在急速萎缩。曾经被贴上“当家小生”标签的他,现在只剩下一部《香港探秘地图》在撑场面,而之后的安排则完全空白。
这种待遇显然不像“当家小生”应有的待遇,反而像是被逐渐边缘化的前兆。
我认为,这很可能与丁子朗的续约问题有关。
目前TVB的处境已经不言而喻——收视下滑,广告收入缩水,制作成本不断压缩。艺人的薪资和资源自然也不会优渥。丁子朗入行已九年,按理说他应该拿到顶薪了,但TVB却没有给出相应的报价和资源。
若谈判无法达成一致,台上便会以降温处理来对待。『娱乐圈』️这一潜规则,TVB向来如此。回顾那些在合约到期前被“雪藏”的艺人,无一例外都经历过类似的“冷处理”。

然而,丁子朗并非不知情。
他早已开始为自己的未来铺路。今年年初,他拍摄了『霍建华』监制的短剧《搏亿》,最近又与视帝陈山聪一同前往广东高州拍摄新剧。从『社交平台』晒出的现场照来看,虽然他一副绅士的眼神,四个穿着性感女演员围绕在身旁,但这种氛围与TVB传统严肃的制作方式显然格格不入。
这正是内地短剧市场的现状——投资快、周期短、曝光度高,钱来也迅速。
从更广的视角来看,丁子朗的选择已经相当明显——内地短剧市场所能提供的机会,正是TVB无法提供的。这不仅仅是薪资问题,更关乎曝光度和发展空间。一部爆款短剧在各大平台的播放量,轻松碾压TVB黄金时段的收视。
丁子朗并非第一个北上发展的港星,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陈山聪这样的视帝都在拍短剧,足见市场的吸引力。
如今的内地短剧市场,正如十几年前的港剧黄金时代——机遇多,需求旺,资金充足。
对港星而言,这是一个极好的“续命”机会。在TVB被压价、被冷藏时,北上发展无疑是更理性的选择。拍一部短剧的收入,可能已经能与在TVB拍半年剧集相提并论,而且一旦剧集播出,全网传播的效果远超单一平台的收视局限。
从商业角度来看,丁子朗的选择没有错。与其在TVB被边缘化,不如主动出击,抢占新兴市场。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香港娱乐生态转型的痛苦。TVB曾是华语『娱乐圈』️的“黄埔军校”,培养出无数巨星。然而如今,它正面临着平台老化、机制僵化、薪资跟不上市场发展的困境。年轻艺人看不到未来,中生代艺人资源匮乏,自然会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丁子朗的遭遇,正是TVB留不住人才的缩影。当平台无法提供应有的尊重和回报时,艺人选择离开便是必然的选择。

内地市场的崛起,正好为这些港星提供了第二条发展道路。尽管短剧市场鱼龙混杂,但在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机会面前,港星们凭借着专业的演技和经验,已经在这片新兴赛道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不仅仅是“沦落”,更是一种顺应市场规律的理性选择。

从更大的格局来看,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香港艺人北上发展,内地资本南下投资,娱乐产业的边界逐渐模糊。丁子朗的转身,其实正是这一文化融合进程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回到丁子朗的个人案例,我并不觉得他被“雪藏”了。

准确地说,他是在主动选择自己的未来。TVB给不了的,他去其他地方找,这并不是什么遗憾,反而是一种清醒和智慧的表现。
『娱乐圈』️从来不缺乏所谓的忠诚,缺少的是真金白银的回报。当平台与艺人之间的需求无法匹配时,分道扬镳反而是最体面的结局。
我倒是非常期待他在内地短剧市场的表现。
港星的专业性加上内地市场的广阔空间,如果能够善用这个组合,丁子朗完全有机会闯出一片新天地。相比在TVB等着不知何时到来的剧集,主动出击显然更为明智。

至于TVB,如果还继续固守过去的思维方式,最终只会眼睁睁看着更多的丁子朗们离开。毕竟,时代已变,观众有了更多选择,艺人的发展也不再只受限于一个平台。
如今的这盘棋,TVB已不再是唯一的主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