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的璀璨星河里,有许多名字或许并不常被提起,却同样闪着独特的光。于纯绵就是这样一位演员。和同时期那些家喻户晓的『明星』️相比,他更像是一块沉稳的基石,凭借其真实的军人经历和朴实无华的表演,在《打击侵略者》、《东进序曲》等影片中,留下了一个个令人信服的军人角色。他从山东文登的农家走出,十七岁参军,最终成为八一电影制片厂里专演军人的演员,三十多年的光影生涯,他几乎就是在演绎自己。


他生于1928年的山东文登,很年轻时就参加了革命。部队的生活锻造了他,那种由内而外的军人风骨,后来成了他演戏最宝贵的财富。1958年进入八一厂后,他从扮演普通的士兵开始,一步步在银幕上扎根。在电影《突破乌江》里,他饰演一位陈连长,没有过多的表演痕迹,有的只是战场上该有的反应和决断,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基层指挥员。


这些早期的磨练,让他在后来的《东进序曲》(1962)和《打击侵略者》(1965)中有了更沉稳的发挥。看于纯绵的戏,你会觉得他不是在“演”,而是在“生活”。他把军人的习惯、战术动作乃至临战时的状态都带进了角色,这种真实感,是那些没有经历过战火熏陶的演员很难模仿的。
在《东进序曲》这部讲述新四军在复杂局势中开辟苏北根据地的电影里,于纯绵扮演的是团长邓斌。


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他的一个代表作。他不仅演出了军人的果断,更展现了一种内在的智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谈判的戏份,当李炎饰演的黄秉光在前方慷慨陈词时,于纯绵饰演的邓斌在一旁沉默警戒,他的眼神和姿态无不透露出对现场局势的严密掌控,这种无声的表演往往比激烈的台词更有力量。
如果说《东进序曲》表现的是他运筹帷幄的一面,那么《打击侵略者》则让我们看到了他演绎“隐秘战线”英雄的功力。影片以朝鲜战争为背景,他扮演的副团长崔凯需要深入敌后执行危险任务。


这个角色既有军人的刚毅,又需要特工的隐忍。于纯绵通过许多细微的表情和动作,把这种双重性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波澜与坚定。
除了作为演员,于纯绵也尝试过导演工作。他在1978年执导的军事教学片《飞虎》,因为贴近实战而获得了奖项肯定。此外,他并非只能演严肃的军人,在1962年的喜剧《哥俩好》中,他饰演的连长就带着一种亲切的幽默感,打破了人们对军人形象固有的严肃印象,显示了他戏路的宽广。


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转向幕后,但并未离开影视行业。在1987年的电视剧《便衣警察》中,他饰演的纪真一角,将一位老干部的持重与温情拿捏得恰到好处,这得益于他对生活的长期观察和对每一个角色的尊重。
纵观于纯绵的艺术生涯,就像翻阅一部用影像记录的中国军人成长史。从《雷锋》里的指导员,到《激战无名川》中的师长,再到《南海风云》里的首长,他几乎塑造了军队中各个层级的形象。这些角色或许没有太过戏剧化的传奇色彩,但正是这种平凡中的坚守与奉献,最真实地映照出军人的内核。


1991年,于纯绵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光影形象依然鲜活。当我们回看《东进序曲》里他带队冲锋的瞬间,或是《打击侵略者》中他在敌后屏息潜伏的镜头,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个年代所特有的纯粹与执着。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最打动人的表演,往往源自生命本身的积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