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哥斯达黎加到广东恩平:一场由悼亡开启的寻根之旅(哥斯达黎加到墨西哥多远)

写在前面

当祖母离世,导演开始追溯那些与祖母相连的碎片:照片、录音、亲友的叙述,以及那段从中国延伸至哥斯达黎加的家族迁徙。《奶奶》便诞生于这样的回望中。这是她与祖母之间一次迟到的对话,一场关于归属的诗意旅程。

影片以温柔而清醒的凝视,将私人记忆与离散身份的追寻交织在一起,探问“家”究竟何以存在。

导演甄彩玲生于哥斯达黎加,拥有华人血统。她在拉丁美洲与亚洲的双重文化间成长,长期关注家庭、语言与离散身份的影像书写。《奶奶》是她的首部长片,也是她对自我与家族历史的一次回望——在跨越国界与世代的旅程中,她以个人的叙述触碰集体的记忆,寻找“家”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奶奶》Guián

甄彩玲 Nicole Chi Amén丨2023

75min|哥斯达黎加 Costa Rica

今日霍州(www.jrhz.info)©️

影片简介:“奶奶”(导演自幼将外婆误称为奶奶)离世后,导演开始与她的旧识亲友见面。旅程中探访了哥斯达黎加的不同地区,一窥华人社群的风貌,并在邂逅的人物与已故“奶奶”之间发现了充满诗意的映照。“奶奶”的往事被逐一揭开,导演的内心受到召唤。“奶奶”正是从那个中国南方的小村庄恩平出发,怀着对“金山”的憧憬,移民到了中美洲的小国哥斯达黎加。

这趟旅程将是导演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她从未学过中文,自以为了解中国及其文化,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挑战。辗转跋涉后,找到了“奶奶”当年留下的房子。更重要的是,她也找到了这段旅程的真正意义。

©《奶奶》2023瑞士真实影展“灼光”单元评审团特别提及、入围2024西南偏南电影节

导演阐述:《奶奶》描绘了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华裔哥斯达黎加女性♀️,试图与自己的中国外婆建立联系的旅程。我一直错误地称呼她为“Guián”,只是因为我从未去询问自己口中这些词的真正含义。外婆的离世促使我第一次踏上她当年离开的地方——中国的旅程。

jrhz.info

在开始拍摄这部纪录片时,我不断思考自己所属于的族群,也不断反思:我们的呈现必须超越我们做的杂碎菜、我们发不准的“ r ”音,超越超市里的华人男性♂️形象,或那些关于华人都吃老鼠肉的荒谬神话。对于我来说,呈现出比刻板印象更丰富的维度至关重要。

今日霍州(www.jrhz.info)©️

甄彩玲 Nicole Chi Amén

哥斯达黎加籍华裔导演、编剧与『制片人』。毕业于哥斯达黎加大学大众传播系,主修影视制作,并获得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电影与媒体制作硕士学位。她的荣誉包括美国导演工会学生电影奖杰出导演成就奖、奥斯汀电影协会“德州新声”基金等。首部长片纪录片《奶奶》以家庭与亚裔拉美身份为题,于2023年瑞士真实影展获“灼光”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提及。她的作品曾在特柳赖德电影节、新奥尔良电影节、波哥大短片电影节、日本短片电影节等展映。目前正在创作首部长片剧情片The Golden Sun与纪录片A Future of Nostalgias。

今日霍州(www.jrhz.info)©️

家庭并非血缘的界定,而是一种可被选择的情感纽带。对我而言,“家”是一种流动的概念——它随着人的迁徙不断变化、分散。

—— 甄彩玲

影片的萌芽始于2025年,那时她二十二岁。祖母的离世使她第一次意识到,记忆并不总被完整保存;家庭的影像、语言与情感也会随迁徙而被折叠、遗失。那张曾挂在祖母家墙上的全家福成为影片的起点。照片里的人们彼此靠得很近——那是家族被时间定格的瞬间。而当相框被取下,照片留下的空白,象征着家庭的松散与断裂。那一刻,她明白祖母是将家维系在一起的“胶”,她的缺席意味着一种中心的消失。

于是,《奶奶》成为一次由缺席出发的影像之旅。

©《奶奶》剧照 导演甄彩玲

彩玲并不打算拍成历史档案性的纪录片,她更想记录的是“情感的轨迹”——那些被忽略的、属于女性♀️移民的故事。她发现,在关于拉丁美洲华人的历史叙述中,女性♀️常被遮蔽:男人的名字出现在文献里,而女人的劳作、情感与牺牲则被时间吞没。她决定让这些无名的女性♀️重新被看见。镜头成为她与祖母、与族群之间重新建立联系的方式。

拍摄从哥斯达黎加出发,最终抵达中国南部,广州附近的恩平——祖母曾经离开的地方。那是她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她的中文生涩,行程充满不确定。她借住在朋友的宿舍,睡过临时腾出的床,也在陌生的火车上因名字无法显示而无法上车。抵达村庄的那天,她与同行的朋友成了众目所指的“外来者”:一个看似中国人却听不懂方言的女孩,一个学过普通话却依旧迷失在方言中的哥斯达黎加人。

©《奶奶》剧照 导演甄彩玲

但正是在这种局促与距离之中,她学会了以另一种方式靠近——通过凝视、通过身体的存在、通过影像去理解语言之外的情感。

那段时间她几乎独自拍🤳摄,大多数镜头由手持完成。设备简单,两只定焦镜头。没有变焦意味着必须真正走近被摄者——她必须靠近他们的呼吸与眼神。手的微颤、对焦的迟疑、光线的偏差,都成为情感呈现的一部分。

她说,那些抖动和失焦并非技术的失误,而是一种真实的情绪:它们记录了靠近他人时的不安与温度。

在恩平的日子里,她并没有找到“确定的答案”。祖母的老屋只是一处象征,真正打动她的,是节庆夜晚的喧闹、厨房的油烟、孩子们的笑声、以及那些仍记得祖母的人。她在他们的生活中看见祖母的影子,也看见“家”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那一刻,她意识到:家的意义并不在于回到起点,而在于重新建立连接。语言的缺失反而成为沟通的契机——沉默、笑、共同的劳动,构成超越词汇的交流。她记得在村里与他人相处时的静默,那种无言的理解让她感到被接纳。影片正是在捕捉这些瞬间:一种无声的共鸣。

©《奶奶》剧照 导演甄彩玲

影片的标题“Guián”来自她童年时对祖母的称呼。多年后她才知道,那其实是个错误——她混淆了“外婆”和“奶奶”的称谓。她决定保留这个错误,让它成为记忆的入口。

“每当我说出这个名字,就像又一次把她叫回来。”

奶奶》最终在后期剪辑中成形。彩玲与剪辑师一同从海量素材中寻找节奏,将片段拼贴成一首关于时间与记忆的诗。中国与哥斯达黎加的影像在色调、光线上差异巨大,他们尝试在调色中建立“对话”——让两地的风景在视觉上互相呼应,如同祖母与孙女跨越语言的交流。

影片中贯穿的旁白,则来自她不同阶段的书写。拍摄期间的语调是急促、年轻的,而在剪辑时,她以一种更平静、更回望的声音重新朗读。那种时间的重叠,让影片拥有了自我对话的层次。她说:“旁白并不是解释,而是一种呼吸——一种在画面之外持续存在的情感。”

©《奶奶》剧照 导演甄彩玲

影片首映后,家人们第一次在银幕前集体面对那些被掩盖的记忆。母亲在观影时流泪,她说彩玲拍出了许多自己从未说出口的心事。叔叔在放映后握着她的手说:“我一直以为我会问,但我从没问过。”那一刻,她明白影像能够替代语言,成为家庭重新相互理解的媒介。

回到哥斯达黎加后,她重新思考“家”的意义。她发现祖母并不是离开故土,而是把家带在身上——带到厨房的味道里、节庆的仪式里、与人相处的方式里。这种“携带的家”成为她理解迁徙的钥匙:家不是地理的,是关系的延续。她说:“我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一部分的自己——哥斯达黎加、北京、美国。家并非单一的起点,而是一种不断生成的状态。”

镜头让她得以在观察与被观察之间游走。她说,拍摄像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既是外人,也是参与者。这种双重位置让她理解,离散不仅是失去,更是一种创造。在跨越文化的缝隙中,人们重新塑造身份,也生成新的叙事。

奶奶》是一次追寻,也是一种告别。家,不再只是一个地址,而是被携带在身体里的温度。而拍摄的过程,正是她找到那份温度的方式。

©《奶奶》剧照 导演甄彩玲

家庭影像展&甄彩玲导演专访精选

家庭影像展:你在恩平的旅程中探访了奶奶的老房子。你认为这个空间如何影响和构建了你?

甄彩玲:那次探访对我来说是一种误会的修正。起初我以为只要走进那所房子,我的身份、根源、与祖母的连接都会自然而然地被“解决”。但当我真正置身其中时,才意识到“家”并非物理的空间,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流动与延续。我在那所房子里,并没有找到祖母的灵魂,却在照顾我的亲戚、协助拍摄的朋友们身上,重新遇见了她的一部分。

家庭并非血缘的界定,而是一种可被选择的情感纽带。对我而言,“家”是一种流动的概念——它随着人的迁徙不断变化、分散。

家庭影像展:你对于“语言”的思考似乎一直贯穿着你的电影,你如何看待语言在电影和个人经验中的作用?

甄彩玲:我一直把语言视为进入世界的一种方式。学习一门语言,就像进入另一种思维结构,一种重新理解世界的角度。我正在学习中文,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到谦卑——当你意识到自己无法完全掌握时,你也在认识到自身的有限。而这种努力本身,就是一种靠近。我相信语言是一种善意的姿态,它让你尝试触碰另一个人、另一个文化。

©《奶奶》剧照 导演甄彩玲

在这部影片中,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我与他者建立连接的隐喻。电影,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我还在学习如何用它“说话”,学习它的语法与语调。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义性——你可以在不同的观看中找到不同的理解。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愿意不断地拍下去。

家庭影像展:成长中的“异乡感”与痛苦对你来说可能是一种持续性的创伤,你如何去面对?你认为这样的经历如何影响了你?

甄彩玲:小时候我常感到自己格格不入。在哥斯达黎加上高中时,我是学校里唯一的华裔学生。那种被注视的感觉、一种无法融入的孤独,在青春期尤为强烈。最初,我觉得这是一种负担,一种被区别对待的痛苦。但后来我意识到,这些经验也让我更能体察他者的处境,更能理解那些被排除在外的声音。

当我开始拍摄这部电影时,我终于能将这种经验转化为力量。影像成了我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也让我不再感到孤独。无论是在中国侨民社群,还是在其他散居的族群中,“游离感”并非我一个人的感受。也正是在这种共享的经验中,我重新找到了归属感。

影展已开票12月6日-14日,北京,让我们一起加入这趟家庭之旅。

本文撰稿:郭 舟

本文编辑:朱 钰

本文排版:『马思纯』

今日霍州(www.jrhz.info)©️

特别声明:[从哥斯达黎加到广东恩平:一场由悼亡开启的寻根之旅(哥斯达黎加到墨西哥多远)]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如何选一体化预制泵站?(一体化设置)

一体化雨水泵站是集水泵、控制系统、格栅装置、阀门、管道和其他必要设备于一体的预制泵站系统,主要用于城市排水、防洪排涝和雨水收集等领域。该公司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可用于工业废水的收集和输送,满足企业污水处理流程的需…

如何选一体化预制泵站?(一体化设置)

益生菌治口臭吗讲一讲(益生菌多肽片能治疗口臭吗)

益生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助于改善口臭,特别是当口臭由消化系统问题或口腔细菌失衡引起时。作为有益细菌,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口腔微环境,可以减少一些与口臭相关的有害细菌

益生菌治口臭吗讲一讲(益生菌多肽片能治疗口臭吗)

龙牌轻钢龙骨:建筑空间的隐形支撑者(金筑真龙牌轻钢龙骨)

龙牌轻钢龙骨是建筑装修中的核心构件,广泛应用于吊顶和隔墙系统。它不仅是坚固可靠的支撑,更隐藏了现代居住空间的美学智慧。从结构到性能,再到实际应用,这篇文章带你深入了解这个建筑行业的幕后英雄。

龙牌轻钢龙骨:建筑空间的隐形支撑者(金筑真龙牌轻钢龙骨)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产生的不良反应明显吗(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是抗生素吗)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是一种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属于抗菌药物。该药主要用于治疗多种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下呼吸道感染、急性细菌中耳炎等。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可能产生多种不良反应。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产生的不良反应明显吗(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是抗生素吗)

一演姐弟恋就被骂,『宋茜』这波实惨(演姐弟恋走红的男演员)

这种相互扶持的坚定,让这些跨越年龄的恋爱故事更有价值,也让观众看到,爱情本就不该被年龄或身份限制,女性♀️同样有权利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它们展现出成熟女性♀️独有的魅力,也告诉我们男性♂️不一定非要保持强势形象,在感情…

一演姐弟恋就被骂,『宋茜』这波实惨(演姐弟恋走红的男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