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阜阳的某个宁静村落,一群平均年龄65岁的“银发战士”正以独特的方式演绎着《三国演义》。他们用三轮车和锄头充当兵器,用鸡蛋和零花钱作为报酬,他们的表演不仅吸引了路人的驻足,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潮。单集播放量曾一度冲破4800万,全网点赞数更是超过了800万!
秋风萧瑟,中岗镇的中岗村,豆秧尚未全部收运,芝麻秆堆得如小山般壮观。村口的戏台并非临时搭建,而是由一块空地、几张板凳和一部手机组成。
这群平均年龄65岁的老人,用三轮车、锄头和地道的方言,将《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路过的人们常常驻足,笑着问:“丞相今天又开工了?”
导演鲍小光,是这个村子的“异类”。初中毕业后,他外出打工,在服装厂、餐馆、工地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在工厂宿舍里,他通过观看《士兵突击》点燃了心中的影视梦。尽管在北京电影学院门口蹲过,在影视基地当群演也被拒,但他从未放弃过。
2025年,短视频的风潮席卷而来,鲍小光拿起手机,将村里的老人们请进镜头,用阜阳话重新诠释了《三国演义》。
72岁的李思田是第一批加入的演员。冬天风大时,他的眼泪会随着寒风而下,但他总是戴着黄色头盔,墨镜🕶️紧贴鼻梁。由于不识字且有些耳背,台词需要一句一句地教他。
“身体有毛病,一笑就没毛病了。”他总是这么笑对生活。
他种了50亩地,是家里的顶梁柱。去年秋天,湖区水位上涨,24亩豆子被淹,十几亩稻谷收上来后全是烂的,还有六七亩玉米发霉。为了旋耕地,他花了一万多,原本打算卖豆子的收入全泡汤了。
78岁的李东华是“男一号”,独居在村里。他的院子里有青苔泥地和几棵树,三女儿都在外地打工,只有一只小黄狗陪伴着他。
他平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抽烟、喝酒。几年前,他喝醉后摔了一跤,牙磕掉了,女儿们电话里不断唠叨。清醒时,他最爱用歇后语,虽然只读过小学,但初中考试差了两分,那已经是七十年前的事了。
开始拍戏时,他的记忆力不佳,一句台词要拍二十多遍。半夜睡不着时,他就翻来覆去地背台词。现在,他能够“脱口而出”,拍摄时经常一遍过。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安营扎寨,准备迎敌。”他念得铿锵有力,镜头外的人都会笑。
扮演“丞相”的第一天,他脸红得厉害,出门怕被笑话。慢慢地,他在外地也会被认出来。两年前,他去蒙城取景,观众在车外问:“丞相呢?”他一开门就笑着说:“你好,祝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