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厦门海峡大剧院灯光如昼,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即将揭晓。19项大奖、百余位影人、数十部年度佳作——这份刚刚公布的提名名单,不仅是一张“荣誉考卷”,更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中国电影在2025年的多元光谱:主旋律的轰鸣、小人物的呢喃、类型的狂欢、艺术的独行,都在这里汇聚、碰撞、彼此照亮。

---
### 【最佳故事片:六强割据,谁能“封神”?】
六部入围作品,三种气质。
**“主旋律双璧”**——《志愿军:存亡之战》与《唐探1900》,一个用硝烟与血肉重写战争史诗,一个借时空错位把类型片玩到飞起;前者以7.2亿票房拿下国庆档冠军,后者凭“唐探宇宙”首次触碰1900年旧上海,票房破30亿,刷新系列纪录。
**“女性♀️视角双子星”**——《小小的我》与《好东西》,前者让脑瘫少年“刘春和”穿越银幕替边缘群体发声,后者用沪上弄堂里的“铁梅”折射当代女性♀️生存图鉴,豆瓣开分分别高达8.3、8.1,被誉“年度最会讲人话的电影”。
**“历史想象双璧”**——《长安的荔枝》与《破·地狱》。一个把“一骑红尘”拍成古装公路片,一个用殡葬题材拆解生死议题;前者让大鹏首闯金鸡,后者助陈茂贤拿下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双提名,堪称“最会造梦”与“最敢动土”的对决。
---
### 【影帝战场:85后“三国杀”+“双黄”破局】
五位提名者,平均年龄不到38岁,创下金鸡史上最“年轻”男主阵容。
- **『朱一龙』**(《志愿军:存亡之战》)
从“莫三妹”到“李想”,他让战争片有了“体温”,一场“写家书”戏,镜头怼脸三分钟,不掉一滴泪,却让影院集体抽泣。
- **『易烊千玺』**(《小小的我》)
jrhz.info为演脑瘫少年,闭关六个月、减重15斤,用“微表情”完成极限表达,被北电教授评价“ Method Acting在中国最成熟的样本”。
- **『刘昊然』**(《解密》)
首次挑战“数学疯子”容金珍,从17岁演到55岁,用“眼技”完成角色半生,预告片里一句“密码是国家的良心”冲上热搜。
- **大鹏**(《长安的荔枝》)
自导自演“李善德”,把“社畜”二字写进大唐,一场“跑死马”戏,一边呕吐一边算荔枝保鲜期,被网友戏称“古代打工人嘴替”。
- **『黄晓明』**(《阳光俱乐部》)
增肥30斤、剃发谢顶,演活一位“智商停留在7岁”的成年人,用“天真”包裹残酷,提前锁定“最颠覆”标签。
---
### 【影后角逐:她们,把“她”故事讲出新意】
五位女演员,五种“她”力量。
- **卫诗雅**(《破·地狱)
演殡葬师“文玥”,在停尸间跳现代舞,用“冰冷”环境反衬“炽热”生命,一段“遗体化妆”长镜头,被誉“年度最勇敢表演”。
- **『宋佳』**(《好东西》)
把“王铁梅”演成“弄堂里的女骑士”,一边卖早点一边写公众号,一句“女人也可以站着撒尿”引爆女性♀️观众共鸣。
- **『咏梅』**(《出走的决心》)
继《地久天长》后再演“沉默的母亲”,全片台词不到50句,用“背影”完成角色觉醒,被赞“靠呼吸都能拿影后”。
- **段奥娟**(《岁岁平安》)
歌手转型,演“被拐少女”刘岁岁,从16岁演到30岁,用“方言+哭腔”唱出《摇篮曲》,首映礼上观众哭到需要医疗站。
- **徐海鹏**(《但愿人长久》)
素人出身,演“自闭症女孩”夏蝉,与纪录片导演秦天即兴合作,真实与虚构边界模糊,被评“非职业演员的奇迹”。
---
### 【配角战场:黄金绿叶,撑起半边天】
- **最佳男配:『赵又廷』**(《好东西》)
演“前夫”,出场15分钟,用“上海普通话”贡献全片90%笑点,被称“最性感窝囊废”。
- **最佳女配:蒋勤勤**(《小小的我》)
演“脑瘫儿子”母亲,一场“雨夜背子求医”戏,赤脚狂奔两公里,拍到跟腱撕裂,杀青时哭着说“我不是在演,是在还债”。
---
### 【技术赛道:工业升级,中国大片“硬”起来】
- **摄影:**《蛟龙行动》首次以“创作集体”入围,鲍德熹领衔4人团队,用LED虚拟拍摄+水下实拍,完成“潜艇大战”零特效镜头。
- **美术:**《长安的荔枝》还原盛唐“快递系统”,从驿站到马厩,一砖一瓦考据《唐六典》,被历史博主评为“唐朝社畜图鉴”。
- **音乐:**《只此青绿》吕亮把《千里江山图》“翻译”成音符,用箜篌+电子合成器,让古画“听见”颜色。
---
### 【彩蛋:那些“隐藏”的惊喜】
- **最佳外语片:**泰国《姥姥的外孙》击败《F1:狂飙飞车》,成为首部入围的东南亚电影,讲“跨性别孙子”与“阿尔茨海默姥姥”的催泪故事,豆瓣9.0。
- **最佳戏曲片:**京剧《满江红》用“一镜到底”拍岳飞“天日昭昭”,全场108分钟无剪辑,被戏迷称“看完想立刻去杭州岳王庙磕头”。
- **最佳儿童片:**《青铜葵花》改编自曹文轩小说,全素人出演,把“乡村童年”拍成“中国版《天堂电影院🎦》”,首映时原著作者哭到需要吸氧。
---
### 【写在颁奖前】
金鸡奖从来不是“一锤定音”的终点,而是一次“集体校准”的起点。它让我们在主旋律里听见心跳,在类型片里触摸创新,在小成本里看见灵魂,在戏曲片里遇见未来。11月15日,当金羽飞扬,我们不仅期待一个名字被念出,更期待中国电影继续把“热爱”二字,写进下一束光里。
**愿所有提名者,皆得偿所愿;愿所有电影人,永远有梦可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