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传统男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宽松舒适。男装样式相对简洁,主要包括几种经典款式:亚克太克(也就是长大衣)、托尼(长袍)、排西麦特(短外套)、尼木恰(上衣)、库依乃克(衬衫),还有必不可少的腰巾。他们习惯把这些外套都叫作“裕袢”。这些衣服选料实在,常用黑布白布,或者各种本色的团花绸缎,像是蓝、灰、白、黑这些颜色都很常见。
老早前的打扮挺讲究:
以前啊,男人们经常穿一种盖过膝盖的长大衣,袖子宽宽的,没有领子也没扣子,想穿上它关键靠那根长腰巾。腰巾可不仅是装饰,它简直是个万用扣和随身口袋,出门带点馕啊、小物件什么的,随手往腰巾里一掖就行,方便得很!这腰巾有长有短,长的能到两米多;也有方形的,系在腰间时特意留个角露在外面。平常日子用的腰巾颜色比较素,黑、棕、蓝这些深色居多。但一逢年过节,大家就换上鲜艳醒目的了,带印花的、有刺绣的,各显特色。这大衣配上腰巾一系,男子汉的气质马上就出来了。以前家境富裕点的,还会在大衣外面再罩件长袍。
图源网络
衬衣和特殊人群:
男子的衬衣通常不分对襟,长度有的到膝盖,有的到臀部。年轻小伙子和孩子穿的衬衣,领口袖口经常会加点花边。宗教人士的打扮有特点,他们习惯用长长的白布把头缠起来,这叫“赛兰”。他们的外衣也不系腰巾,平时多穿长袍,一眼就能认出和普通人不一样。
如今的“裕袢”更有味道:
现在大家说的民族男装“裕袢”,主要还是延续了长袍的款式。样子看着跟古时的有点像,但现在的人们更注重衣服料子的质地,讲究剪裁宽松又合身,整体看着大方又典雅。典型的款式就是过膝的长外套,对襟、长袖子盖住手,没有领子,也不用扣子,全靠那根腰巾一束。这么一系啊,不仅贴身舒服,还很保暖。
做“裕袢”(长袍),大家都喜欢用那种彩色条纹丝绸料子,这是种历史悠久、深受欢迎的传统料子,维语叫做“切克曼”。还有一种叫“拜合散”的料子也很受欢迎,织得细密,摸起来轻柔,做长袍特别合适。上了年纪的叔叔大爷们,更偏向用黑布或深褐色的布料,穿出来有种古朴大方的感觉。
下半身和裤子选择:
下身基本都是穿一条盖到脚面的青色裤子。讲究点的男裤,会在裤脚边上绣花,纹样多是些植物的藤蔓枝叶连续排列,看着特别雅致美观。
小伙子的装扮精神着呢:
年轻小伙子穿得更显活力。夏天常穿白布做的合领上衣,在领口、胸前和袖口都绣上好看的花边,腰上也束着带花的“波塔”(腰巾),这种打扮他们也叫“托尼”或“叶克台克”。这身不仅清爽淡雅、穿着方便,配上青色的长裤,再蹬上一双皮靴子,一身地道的民族装扮,显得青春又健美!
至于裤子,过去流行的是那种大裤裆的款式,挺简单的,分单的、夹棉的和棉裤三种。除了各种布料,也有用羊皮、狗皮缝的。以前男裤一般比女裤稍短点,裤脚也窄一点。不过现在,很多维吾尔族男士日常也更常穿普通的西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