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奥女装、男装及高级订制系列创意总监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带来的迪奥二零二六夏季系列正式启幕前,我们在秀前先导片所展露的那些轻巧的日常画面中就可窥见,Anderson想要打造的“鲜活”的迪奥男生形象:他们是可以在繁华都市的车水马龙中寻到河边野餐的男生,是可以在精致却又略微杂乱的房间中弹吉他、听音乐的男生,更是那些和朋友们一起相约美术馆的文艺男生。是一种随性,却处处为生活添满精致细节的,全新的迪奥男生形象。
提到全新的迪奥男生形象,《白莲花度假村》主演之一Sam Nivola出镜了此次预告短片——他演绎一个正在田野间惬意享受休闲时光的男生。戏里戏外,Nivola给到大众的感觉,似乎与此次大秀的主题以及灰色调的主视觉一样,轻盈又自在。
迪奥中国品牌大使于适和青年演员李昀锐也来到巴黎,一同见证乔纳森·安德森在迪奥的首秀。
而当拥有如此审美,并会为自行车轮进行一番俏皮装扮的男孩“骑”入我们眼帘时,迪奥二零二六夏季系列就正式拉开帷幕了,也让期待了很久的人们,一饱眼福。
可以看见的是,乔纳森·安德森并没有想要在自己的首季时装系列中,对迪奥男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所以当属于乔纳森·安德森迪奥时代的第一套Look,(也代表着新迪奥男生的第一套New Look)从转角走来的时候,我们就切实感受到了他对于迪奥美学的拆解与重构,以及对品牌风格与历史的全新探索。
大秀的第一套Look往往都用来为整季风格定调的,而这一套就完美体现了本季系列试图在“着装的喜悦”中找到过去与当下共鸣的主题。Anderson将品牌典藏的廓形 “迪奥套装”(Bar Jacket)运用在了本季男装系列中。经典的收腰设计被放在男士燕尾服和男士大衣上,适配度极高,且轻而易举就抹去了男女装之间的微妙界限。
我们不难看出Anderson对迪奥典藏的探索之用心。迪奥经典高级订制裙装Delft也被安置和变革于此 —— 那宽松的裤装,一系列向后垂落且随步伐摆动的褶皱,都“取材”那条来自1948年秋冬季的高级订制裙装。
这样的“褶皱”,也成为了此次迪奥二零二六夏季系列下装的核心设计,在本季系列中可以看到各种配色,以及各种搭配组合的展示。
除了Delft,另外两款经典高级订制裙装:Caprice与 La Cigale,也被Anderson重新演绎,并被赋予了当代背景下的“时装预言”。不得不说的就是由迪奥先生在1952年打造的La Cigale裙装。裙装中的收腰设计搭配着的V字领,被Anderson“四两拨千斤”地放在了本季设计之中,让人在欣赏“新”的同时,又在不断回顾“过往”。
不仅如此,从燕尾服到十八至十九世纪男士马甲,Anderson同样为迪奥男装构建出了一种新的“仪式感”。而多尼戈尔粗花呢与军团领带的运用,使正装的设计语言焕发新的活力。
迪奥二零二六夏季系列的细节之处也是充满惊喜:玫瑰、精巧刺绣与带有洛可可气息的Diorette吊饰,那些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元素的配饰,都延续了迪奥先生对十八世纪文化与英伦风格的钟爱。
仔细观察还能看到,本季Anderson对于MOIRÉ工艺的应用与延展让人惊叹。云纹绸面料自带光韵的魅力被他着重使用在了男士马甲和配饰上,这样不仅可以维持本季轻松、舒适的整体风格,也可在细节处带入高级质感,让日常生活更显精致。
新迪奥男生既能漫步都市、踏入田野,也能上得艺术殿堂。正装与披风的组合、洛可可式的套装都延续了迪奥男装一向给人带来的感受——松弛有序的贵气。
是的,即便此次Anderson将新的设计灵感带进了迪奥,但无论是改良高级订制,创新版型设计,还是于面料、于细节之处的精妙设计,属于迪奥男装的精致贵公子形象依然还在。但在贵公子之上,Anderson的迪奥男装则多了一丝随意,多了一些轻松和自在。
在配饰上,本季包袋设计则体现出高度文化感 —— Book Tote化身为文学书封,印有夏尔·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和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封面;而一款斜挎包则致敬另一部文学经典:布拉姆· 斯托克的《德古拉》。
Lady Dior手袋则由艺术家希拉·希克斯(Sheila Hicks) 重新诠释,以亚麻马尾编织成温柔包裹的艺术之“巢”。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秀场设于一间以柏林画廊天鹅绒包裹的内部装饰为灵感打造的艺术空间之中。墙上悬挂着十八世纪法国艺术家让·西梅翁·夏尔丹(Jean Siméon Chardin)的两幅静物画作。这位画家以其对日常生活细腻、真诚的描绘风格,在浮华的艺术时代中独树一帜。展厅作为公共空间,不仅承载着历史与艺术的交流,也激发出自由与欢乐的情绪 —— 宛如在艺术杰作间奔跑嬉戏般的轻盈与自在。
至此,这位来自爱尔兰的设计师终于将属于自己,独树一帜的“英伦风”好生安置在了迪奥这间时装屋中。本季如同对“风格”这一无法被定义之命题发出的提问。它是一种姿态、一种选择、一次关于“成为谁”的快速想象 —— 是一次关于幻想、共鸣与优雅的当代表达。年轻化的即兴创意,最终被谱写为献给想象力的颂歌:我们可以借助过往重新塑造当下,以灵感的共鸣诠释真正的优雅。
编辑、撰文:William
新媒体编辑:平面镜
新媒体设计:霹雳小熊
摄影师:ADRIEN DIRAND、PEGAH FARAH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