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性别叙事在全球电影版图上勾勒出醒目的轨迹,女性创作力量正以裂变之势重塑潮汐的流向。我们见证她们的作品涌入院线,在票房与口碑的交锋中锚定新坐标;更在讨论中触及超越性别身份、根植生活本真的力量——那些源自生命经验的共鸣奔涌成河,持续推动着传统范式的革新。
自2025年启程,FIRST青年电影展携手香奈儿,将目光投注于华语新生代电影人作品中的多元女性形象,鼓励女性主题影像书写,拓延女性议题相关的常态化关注及学术沉淀。在5年间,持续与全球女性议题讨论浪潮共振,为青年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思考与话语实践空间。
2024年“FIRST FRAME她的一帧”单元首次开放独立的投递选项,征片量达650部;2025年征片量再攀高峰至783部,同比增长20.4%,女性创作者的报名比例高达50.1%,首次超越男性创作者。五年深耕,45部作品与创作者共筑丰茂生态。
本年度“FIRST FRAME 她的一帧”单元年度入围片单今日正式公布,包含6部长片及9部短片。
丰富多元的女性形象图景,再次向我们呈现女性生命经历的复杂、深刻和广博,也展现出“她历史”是如何在不同坐标和光谱中流动——“她”不再受限于母亲、女儿、爱侣和朋友等具体的身份,亦跨越年龄和地域的边界,在银幕上展现故事的多重侧面。“她”可以在诗句中探险爱情,在歌声中抒怀困顿,也可以在沉默中抵抗日常;“她”可以刺入病痛和衰老的肌理、回望代际创伤,亦可化身为数据身体,在既定不平等的结构中夺回自主权、书写别样结局。
但“形象”不只是意义的符码,更是一种正在生成的感知关系,是情动、记忆与经验在银幕上的交汇与传递。真正打动我们的,正是影像中那些尚未被说出的情感,在观看的瞬间击穿身心。不论是挚友重逢时如昔的亲密,至亲之间无法用倾诉去还原、语言去转译的爱与包容,还是萍水相逢之人于异国或故乡、在高原或街头短暂交会时激荡出的抽离与归属、信任与犹疑……
这些饱满的情绪,正如布莱恩·马苏米所言,是“尚未固定为意义的强度流变”——它们,连同银幕上的她们,不仅仅是被观看的图像,而是切身抵达的经验,在被命名之前已发生、在被察觉之际已繁盛。
本年度“FIRST FRAME她的一帧”单元迎来学者戴锦华以学术顾问身份继续深度参与影片推介与讨论,演员万茜、周美君担任年度推介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教北京电影学院11年。从事电影史论、文化研究、性别研究。代表作《浮出历史地表》《雾中风景》《隐形书写》《电影批评》等十余部。
🔸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就职于中国国家话剧院。2014年,凭借电影《军中乐园》荣膺第51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2017年,万茜凭电影《你好,疯子!》获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2019年主演的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入围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23年凭借电影《学爸》提名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2025年凭借《长夜将尽》获得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最佳女演员奖。
🔸演员,代表作品电影《嘉年华》《小白船》《倒仓》,剧集《长安的荔枝》等。2017年,主演的电影《嘉年华》入围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第46届贝尔格莱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第2届马来西亚国际电影节金环奖最佳女配角等奖项。2023年,主演电影《小白船》入围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并获得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最受欢迎影片等奖项。2024年,主演电影《倒仓》上映,获得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演提名。
充盈于创作内核与感知场域的力量,将由创作者们率先唤醒,正是ta们用不断积蓄的能量,让沉寂之力彰然作响。当银幕再次亮起,痛觉能织就坚韧的联结,伤痕能造出自由的语法,个体经验也将化作成公共的灯塔,而在静默中顽强生长,拒绝沦为被定义的标本,拒绝被裁剪以适配预设的框架,终将迎来一次又一次的突围。
关于FIRST FRAME她的一帧
在第十九届影展之际,FIRST与香奈儿再度携手,秉持公共文化责任担当,介入中国青年电影创作生态,支持新生代电影创作者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