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盛夏袭来,“拖门信徒”又集体亮相街头重出江湖。所谓“拖门”,其实是爱穿“洞门”(洞洞鞋)、“肯门”(勃肯鞋)、“U门”(雪地靴)的一类群体。“小时候穿人字拖”长大穿“洞洞鞋”,很多网友说自己的“鞋生”好像定型了。似乎“冬UGG、春秋小肯、夏洞洞”,已成为青年群体季节性着装标配。
从澡堂到职场:
“拖门”祖传基因与Z世代职场化
“拖门”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彼时某品牌洞洞鞋刚传入中国,就创下了3448万双的亮眼销量。这款原本定位为帆船运动的专业产品,因其明显的舒适性在年轻群体中快速破圈。据北京消费者鲁女士(化名)回忆,“刚传进来的时候很火的,200多一双,当时觉得特别贵,但是款式什么的看着很新鲜,周围人也都买来穿,我就狠狠心去专卖店给孩子买了一双。”
洞洞鞋热度转折发生在2023年,伴随Z世代步入职场,“懒人哲学”也开始进入写字楼中。“一蹬即走”的便捷性与“遛弯神器”的实用性,使外穿拖鞋完成了从居家用品到通勤装备的华丽转身。“00后”职场新人王女士(化名)告诉记者,自己养成穿拖鞋出门的习惯是在大学,因为学校楼宇距离较远,大部分时间需要走路贯穿校园,穿拖鞋可以提高换鞋效率,减少出行时间,自然把这个习惯带到职场中。
丑鞋变形计:
DIY狂欢与“配件经济”的胜利
“拖门”的持续爆火,不单靠舒适便捷,还在基于“洞洞”本身被开发出来的“DIY装饰配件”。原本憨态可掬的萌丑鞋通过各类DIY改造,逆袭成为年轻人个性化表达的载体,并催生了“配件经济”。一句“洞洞鞋都发展成这样了吗”引发大量网友跟帖晒“鞋花”。
DIY的乐趣,让“拖门信徒”在社交平台开启了用户分享、共创的流行风潮,配件经济的发展也让消费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深层需求转变。
小红书平台晒配件的帖子
市场数据印证着这场足下革命的火爆:全球最大的“洞洞鞋”生产商2024Q4营收达9.9亿美元,勃肯鞋相关品牌商2025第二财季报告显示,今年前三个月营收同比增长19%至5.74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大涨47%至1.05亿欧元,可见“拖门”的发展依旧火热。
繁荣背后暗藏隐忧,不论是洞洞鞋还是勃肯鞋,都陷入品类火热但涉及品牌众多的现状。市场上,各类洞洞鞋、勃肯鞋型的外穿拖鞋充斥线下及电商平台,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低价仿品充斥市场,同质化竞争日趋白热化。
舒适为王,健康隐忧?
“拖门”争议中的真香定律
近日,“让小腿越来越粗的3种鞋”话题冲上热搜,关于“外穿拖鞋是否会影响脚和腿的健康”的讨论再次升温。“我的鞋又被资本做局了”“运动鞋卖不动了是吧”等网友观点也反映出消费者似乎更愿为即时舒适买单。
有来自上海的上班族包女士(化名)表示,自己没有出现过网络上描述的情况,“腿粗未必是鞋的锅,个体差异更重要。”
部分网友对洞洞鞋健康隐患的评论
“拖门”的持续爆火,除了彰显年轻一代消费者对“无负担生活”的渴望,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凉鞋市场存在的创新乏力的问题。市面上许多凉鞋设计感和舒适度较弱,在潮流性、可玩性和穿着便捷度上,都难以满足现有消费者的需求。这让消费者只能在“舒适的丑东西”和“美丽的刑具”之间反复横跳。“拖门”以其独特的舒适感、百搭的风格以及强大的DIY潜力,成功满足了消费者既要舒适也要美观的需求,坐稳了凉鞋界的顶流位置。
但随着外穿拖鞋健康隐患的再次被关注,如何在舒适的前提下尽可能化解健康问题,将成为“拖门”发展的新问题。这场关于双脚的舒适革命,远未结束。
文|记者 韩肖 □ 王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