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胜马财经 辛子墨
编辑 | 欧阳文
以激进风格打破高奢边界的设计师,Demna,将于2025年7月正式履新Gucci创意总监。
从Balenciaga转身而来,他的任命被视作Gucci向外释放的新信号。尽管Gucci并未披露更多细节,但这一变化早在今年3月便已官宣,并迅速在时尚圈与资本端激起涟漪。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交接,而是在连续数季承压之后,Gucci给出的一个鲜明回应。风格如何重建辨识度、品牌如何找回存在感,Demna的履新将成为重要起点。
他走进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需要重建情感连接的品牌界面。这一回,Gucci打算再次转身写一遍自己的开场白。
Gucci还想再来一次
2025年初,Gucci又一次站上了风口浪尖。只不过这次,不是一场爆款大秀或明星红毯,而是一则人事公告,其创意总监Sabato De Sarno离任。
没有提前预告,没有循序过渡,这场突然收场的合作,以一纸高达1800万欧元的赔偿协议和平解决。这等于是在告诉外界,Gucci已完成阶段性的调整,下一步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新篇章。前任创意总监像是一位过渡期的领航者,他的离开,不是意外,而是为真正的转型让出位置。
Gucci不再徘徊,决定再次转身。但Gucci必须面对的,是总监缺位带来的创意真空。尽管这不是第一次面对,市场反应却显得格外复杂。
过去两年,对于Gucci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低谷。自Michele时代落幕后,品牌连续多个财季交出负增长的答卷。其财务数据显示,仅2025年第一季度,Gucci营收为15.71亿欧元,同比继续下降24%。不仅如此,这一下滑拖累了整个开云集团的表现,其一季度整体销售额同比减少14%,Gucci作为核心品牌,被认为是主要拖累因素。
图源:开云集团公开业绩数据
在这段不算高光的时期,Gucci并未“躺平”,而是静静完成了一次系统性的重塑。从CEO更替、高管调整,到商品体系与门店视觉的全线刷新,一场深层的品牌“换血”悄然推进。
开云副首席执行官Francesca Bellettini,这位被视为集团真正实权执行者的人物,将Gucci品牌调整为更适合长期输出与短期兼容的状态。而Gucci的CEO Stefano Cantino自2024年上任后也频繁出手,短短几个月内更换了人才主管、传播副总裁与商品团队负责人,将Gucci从过去十年创意驱动一切的轨道中抽离,变成一个可以等待、过渡、托底、注入全新生机又不失传统的品牌。
与此同时,商品端也逐渐摆脱爆款依赖,向稳态的组合策略转变。从Softbit、Emblem到重新推出的Marmont经典系列,Gucci正在重建一个不再因单品而波动的商品大盘。
2025年初的Continuum系列秀,则是一场风格意义上的占位,即使没有创意总监领衔,由团队集体操刀完成的发布会,也让市场可接受,甚至在“Sprezzatura”(漫不经心)的风格调和下,获得不少好评。
胜马财经认为,从这个角度看,Gucci并不是没有意义的“熄火”,而是一场必要的蓄能。其之所以能一次次转身,不是因为它每次都成功,而是它敢于把失败纳入系统,用失败换来下一轮的蓄势。
重新铺好出场的台阶
如果说爆款的打造是一次“出手”,那么,文化的归位就是一次“出场”。
2026早春系列,Gucci选择将大秀搬回佛罗伦萨,不是在追求一场奢华的视觉冲击,而是在用一场精准编排的回归仪式,重新铺好自己的出场台阶。
首先,选址佛罗伦萨,回到品牌起点,定调文化归属感。
那是一座叫塞蒂曼尼宫的文艺复兴建筑,公元15世纪的历史,1953年Gucci首次购入,2025年成为品牌百年典藏馆,如今,这里又一次成为Gucci开始转身的起点。
其次,用一场回归式首秀,为转身铺设新台阶。
Gucci用一套品牌“考古学”的方法论,重新激活它与意大利文化、手工艺、历史美学之间的深层连接。
从马衔扣到绿红绿织带,从GG图案到“Giglio百合”元素,在2026早春的新品中,这些原本被频繁消费的符号被重新提炼、降噪、轻处理,不再成为博眼球的主角,而是作为品牌文化“伴音”,融入视觉审美中。
这种重新铺台的动作,在秀场语言上同样被细腻显露。从2025秋冬开始,Gucci正式提出“Continuum”这个概念。
在胜马财经看来,这不是一个常规系列的命名,更像一次品牌审美进化的声明。在创意总监离任、Gucci进入创意真空的状态下,它并没有回避这种真空,反而在没有明星设计师领衔的背景下,将设计权交还给内部团队。
再次,这场秀没有刻意制造高潮,但每一个细节都在“铺场”。
这一季的服装设计,大量凸显了“Sprezzatura”(漫不经心)的风格。男装以60年代剪裁为基底,刻意营造结构上的“不完美”;女装则在透视、光泽、结构与戏剧感中游走,放大材质冲突感。
与此同时,Gucci没有用情绪对抗不确定,而是用态度回应现实。这种刻意的松弛,不只是风格设定,更是一种品牌真我状态的写照。它不是在崩溃式重启,而是缓冲式向上。
在这场集体完成的秀里,Gucci正在构建一个没有总监也能运转的系统机制闭环。而设计团队在谢幕时的集体出场,更像是一种象征性表达。这是一个团队扛下的系列,也是一支为新一轮创意爆发做足准备的队伍。
此外,产品也是舞台的一部分。
Jackie、Bamboo、1955马衔扣手袋被复刻升级,全新包款如Softbit与Giglio百合花系列则在造型与色彩上完成向经典的呼应。首饰、手套、皮革链条等配饰则反复出现,强调整体造型的一体感。
Gucci并不是没有继续推出新品,而是试图通过熟悉的陌生化,建立消费者对品牌格调的再理解。
回到最初问题,当Gucci失去明星创意总监,它靠什么撑起一场大秀?答案已浮出水面,它靠空间、文化和一群能完成集体交响的设计师团队。这不是一次风格“登台”,而是品牌信仰和系统能量的释放。
Gucci把台子重新搭好,故事准备再讲一次。这一次,它不靠高调亮相,而是选择稳稳地站在属于自己的原点,等待再一次赫然转身。
扛起一次艰难的转身
当转型不再是选项,而成为必答题,Gucci正走在自己最熟悉、也最不容易的一条老路上。
过去三十年里,Gucci完成一次次剧烈的重构,但也都成为了下一段高光的起点。尤其是下面几个时点,可清晰勾勒出Gucci转身背后,从危机中寻找突破口,从沉寂中积蓄爆发力的定力与跃迁。
其一,以“性感革命”迎来全球化黄金期。
在1990年代初,Gucci深陷家族内斗与经营困境,品牌方向模糊、市场份额节节败退,几乎被边缘化。在这场危机中,一名叫Tom Ford的年轻设计师被推上前台。他将好莱坞式的性感与意大利制造的精致融合,用挑逗而锋利的时装语言重塑品牌视觉。
亮面丝绒西装、极具挑衅性的剪裁与广告片段,将Gucci从古板中解放出来,重新变得危险、欲望、可望不可即。短短数年间,Gucci不仅扭转颓势,更成为“性感革命”的代名词,迎来一轮真正的全球化黄金时期。
其二,站在“极繁复古”浪潮C位的高光期。
到了2015年,品牌再次失速。前任创意总监Frida Giannini的审美趋于保守,缺乏突破,Gucci陷入增长瓶颈。就在此时,Alessandro Michele临危受命。他用充满魔法、性别模糊与文化拼贴的极繁主义语言,开启了Gucci的又一次高光周期。
彼时,年轻人正渴望在奢侈品中寻找身份表达,Gucci以颇具情绪冲突感的方式完成了连接。从Marmont到1955,从宗教符号到童话感饰品,每一季都制造出潮流和话题,Gucci也成为开云集团的增长引擎,回到时尚文化主舞台。
其三,极简主义作为核心路径的“情绪中性期”。
繁荣背后也种下了审美疲劳的种子。2023年,Gucci按下转型启动键。在Alessandro Michele谢幕后,其于2023年1月28日宣布Sabato De Sarno接棒,担纲Gucci新任创意总监。这一次,Gucci不再寻求爆炸性的视觉冲击,而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系统式风格重构。
Sabato将极简主义作为核心路径,试图以结构感与实穿性替代夸张符号,用安静与克制重建消费者对Gucci的日常连接。他推出了“Ancora红”作为标志性色彩,回收了部分经典符号,却刻意压低情绪密度,将品牌拉回更为中性的审美状态。
但极简之路难以激起市场兴奋,品牌风格认知开始模糊,消费者失去情感连接点,加之全球奢侈品环境趋冷,Gucci在这一阶段连续多个季度营收下滑,随之进入了又一次不确定发展周期。
其四,系统托底、Demna+团队集体激活的“变量释放期”
如今,一切又回到了新的转身起点。2025年,Gucci完成从管理层到创意端的组织重塑,接力棒传至各个关键位置,等待下一场风格革新的正式登场。
商品回归秩序,符号重新归位,门店与橱窗以更松弛的语调回应市场情绪。Gucci不再急于出手,而是在有节制的克制中,将品牌重塑为一个可以托住风格的平台。不是某一人的高光时刻,而是集体完成的蓄势现场,新的转身,未至已鸣。
从Tom Ford的性感突围,到Michele的极繁审美革命,再到Sabato的缓冲与当下即将履新的Demna,Gucci的每一次转身,从未轻松。但这也正是它得以走到今天的原因。
结语
每一季更迭,都可能是一场场秀的热闹;而改变品牌轨迹的,是那些看不见、但一步步落地的调整。Gucci的转身,不是为了惊艳当下,而是承接更远的未来。
胜马财经认为,奢侈品牌的转身,不只是换个方向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对调性的自我把控,对能不能慢慢来的有力回答。如今的Gucci,不急着亮出底牌,也不再执迷于制造某种高调的登场。
它在原点处,把属于自己的那块台阶一层层铺好,然后静候下一次出场,等那个合适的时刻,自然完成又一次的转身。
转身不怯,远方自会有光?
END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胜马财经诚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