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指尖拂过香云纱的肌理,会触到一种奇妙的质感——像被阳光吻过的丝绸,带着河泥的温润,又藏着草木的呼吸。这种被誉为“软黄金”的面料,从岭南的阳光下走来,在佛山市莨庄香云纱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莨庄”)的巧思中,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当代生活。
香云纱的珍贵,藏在“三蒸九煮十八晒”的古老工序里。清晨的薯莨汁浸润真丝,午后的阳光将色素锁进纤维,傍晚的河泥在织物上留下独特的棕褐色印记,再经反复晾晒、蒸洗,历时半年才能成布。每一步都离不开自然的馈赠,更少不了匠人的耐心守候。
而莨庄,正让这份古老的坚守有了新的表达。作为深耕香云纱领域的践行者,公司不满足于单纯的技艺传承,而是用科技赋能非遗,用设计对话时代。他们给传统香云纱注入现代灵魂:服装上,改良的旗袍收腰更显曲线,中式盘扣与西装领碰撞出利落感,让长辈眼中的“老面料”变成年轻人衣橱里的时髦单品;文创中,香云纱折扇轻摇时,扇面的光泽随角度变幻,仿佛把岭南的光影都藏了进去;连孩子们的小褂子,都用柔软的香云纱缝制,既保留天然亲肤的特性,又缀上俏皮的刺绣纹样,传统与童真撞了个满怀。
在莨庄的世界里,香云纱从布料变成了有故事的载体。他们带着香云纱走上国际时装周,用广绣盘金绣勾勒的龙图腾旗袍惊艳全场,让世界看见东方非遗的华丽。他们拉着本地老手艺人一起干,让染坊的烟火气、绣娘的针线活,都成了香云纱延续的生命力。
如今,香云纱不再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它可以是你通勤时穿的风衣,是茶会上递来的茶席,是送给挚友的艾草香囊——用天然面料包裹着草木清香,配着银珠玛瑙,把祝福缝进每一针线里。
莨庄做的,或许就是让这份穿越千年的美,不再遥远。当你穿上莨庄的香云纱,身上披的,是岭南的阳光与河泥;怀里揣的,是老手艺的温度;脚下踩的,是传统走向未来的路。
(文稿/黄梅婷 图片/“广东省服饰文化促进会”微信公众号、广东省乡村发展协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