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料是赌石圈很让人纠结的料子——皮壳又脏又丑,切开可能惊喜,也可能更丑。老玩家都知道,看油库料不能光盯着皮相,得琢磨砂发、松花这些门道。但说实在的,就算经验再丰富的老手,面对油库料也得靠几分运气。
矛盾的艺术——败絮其外、金玉其中
油库料的名字源于维语“多绺裂”,和油库油田一点关系都没有。原籽的表面经常坑坑洼洼、沟壑纵横、裂纹密布,初看甚至有些“不堪入目”。
虽然说十籽九裂,但油库料的裂实在有点离谱,连开料设计都有点难以下手;即使是很小的独籽,能找到单面亮气的就已经非常幸运了。
它的皮色并非传统红黄的古朴或俏丽,而是更类似墨粉扬洒的“洒黑皮”,但黑点的分布稀少又杂乱,完全没有洒金皮那样“远看金光一片,近看金粉点点”的诗意,反而更像油污。
但出人意料的是,油库料的玉肉非常白净,而且是高级的脂白,几乎没有任何黑点与杂色;而黑皮籽料的玉肉就经常闪青甚至闪灰,少有标准白玉。
除了玉色表现很棒,玉质也非常优秀,很多料子都是细到过灯无结构,同时在籽料最重要的油性、糯性上也丝毫不打折扣,无需打磨就滋滋冒油,上手就是一块油疙瘩。
靠玉肉的细、糯、老熟、油这四点,精品油库料就和籽料一样魅力四射了。
而且有趣的是,好的油库料普遍硬度高、密度大,加工时会有类似优质野牛沟白玉的刚性质感,有种“吃刀”的沙感和紧绷感,都可以媲美出色的钢板料了。
赌石的大乐趣——反差大惊喜
对于赌石行家而言,油库料是他们的超级乐趣之一。虽然也算是皮色籽料,但亮点却在玉质本身。
外表的裂痕与黑皮就像一道谜题,当刀锋落下,高细、高白、高油、少瑕疵的玉肉“翻”出,巨大的反差甚至能让人有种身在人间心在云端的恍惚。
油库料与青花籽料——细节辨真章
有的玩家分不清这俩的区别。首先看皮肉有没有沁色:油库料的黑看起来是皮黑,只在表皮,像油漆点;而青花的黑是石墨沁入到了玉肉,黑点处打光会有晕开,像宣纸上浸墨。
其次,油库料的玉质虽然有好有坏,一般都比较细,但肉质不会有“厚重感”;即使不是青白肉,打灯看结构也比较闷,看起来不太自然;而青花的透光好,均以透白光为主,光不仅白也很自然。
真正的油库料极少,市场上仿品却层出不穷。俄料仿制的“油库皮”徒有其表,切开后玉质干涩;而且很多仿品是专门针对切料玩家,确实需要擦亮双眼呀!
“以貌取玉”不可行!这种捷径往往暗藏陷阱。那些被精心伪装的“假宝玉”,完全可能是鱼钩!但是丑的油库料也不一定是真货!这就像一场智慧与耐心的岁月修行。
也许这也是未知刺激的魅力——就像惊鸿一瞥,往往隐匿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
在收藏的世界里,油库料不仅是一块美玉,更是一场关于等待与发现的哲学——唯有剖开表象,才能遇见真正的光华。
关注御府君,我们将与您同行,以专业视角助您练就“识玉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