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小林对着手机屏幕傻笑——她刚为自创的虚拟角色“阿囧”设计了一套新皮肤:蓬松的卷发配圆框眼镜,卫衣上印着“今天也不想上班”。
这个角色没有超能力,没有完美人设,却因为“丧中带萌”的气质,在某个小众社区收获了上千名粉丝。像小林这样的创作者不在少数:他们用虚拟形象承载现实中的情绪,在二次元世界里构建另一个自我。
这里的虚拟角色从不追求“完美”。有人让角色顶着黑眼圈吐槽加班,有人让角色穿着睡衣在超市里迷路,甚至有人专门记录角色“社死”的瞬间——比如把“早上好”打成“早上死”。
这些不完美的细节,反而让角色显得真实可亲。当创作者们通过绘画、文字或短视频赋予角色生命时,他们也在完成一场自我疗愈:那些难以启齿的焦虑、那些说不出口的委屈,都借由角色的“囧态”被温柔地表达出来。
总结:囧次元中的虚拟角色,是现代人情绪的容器与出口。它们用夸张的“不完美”消解了现实的压力,让创作者和观众在共鸣中找到彼此,也找到更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