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培尔曾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
信息来源虽然多样,涉及领域广泛,但当一个谎言通过多重渠道不断传播时,人们很容易开始相信它。历史上,有四个谎言因长期反复被传播,直到今天,仍有人坚信它们的真实性。
一、钻石谎言
钻石,作为一种稀有矿产,源自数千年前的印度。早在3000年前,印度的僧侣就在河流旁发现了这些美丽的石头。它们晶莹剔透、坚硬无比,因此成为了寺庙装饰的理想材料。那个时代的钻石价值并不高,也没有现在人们所追捧的奢华地位。
进入中世纪后,钻石开始逐渐受到欧洲贵族和骑士的青睐。骑士们喜欢将钻石镶嵌在武器和马鞍上。直到1477年,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与法国公主玛莉结婚时,送出了历史上第一枚钻石戒指。但当时这枚戒指并未引起多大的轰动。
19世纪60年代,南非的钻石矿被发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涌入采矿,其中就包括英国人塞西尔·罗得斯。他在南非购置了一个种植园,并幸运地发现了钻石矿。赚取丰厚利润后,罗得斯不断收购破产企业和钻石矿,逐步垄断了南非的钻石市场。然而,随着钻石产量的剧增,价格迅速下跌,普通人并不对钻石产生兴趣,市场需求有限。
为了避免市场的饱和,罗得斯采取了人为制造钻石稀缺的手段。他减少了市场上的钻石流通量,试图制造出一种“稀缺”的假象。同时,他还花费巨资请广告公司打造钻石的品牌形象。美国的艾耶父子广告公司利用钻石的纯净、透明、坚硬的特点,把它和爱情联系在一起,提出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口号。正是这一广告语,使得钻石特别是钻石戒指成为求婚的象征,销量激增,价格飙升。
通过这些巧妙的市场操作,罗得斯和他的戴比尔斯矿业公司赚得了巨额财富。而随着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钻石矿陆续被发现,这个“钻石稀缺”的谎言依然被国际钻石大亨们不断强化。尽管钻石价格持续高涨,但随着更多人了解到这一骗局的真相,尤其是人工钻石的出现,钻石不再是爱情的必需品,其神话也逐渐崩塌。
二、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法兰西帝国的缔造者,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军事天才。拿破仑的名字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无人不知。然而,关于他的身高,一直存在着误解。历史记载表明,拿破仑的身高为5尺2寸,约合1.58米。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误以为他是一个矮小的“身高不足1.6米”的人物。
有传言称,拿破仑为了显得更高大,发明了高跟鞋。但这个说法显然是错误的。高跟鞋的发明者是法国的路易十四,他的身高才只有1.56米,远比拿破仑更矮。值得注意的是,法国与英、德、意等国的度量衡系统不同,拿破仑所用的“5尺2寸”在英制单位中大致相当于5尺6寸,折合现代的单位,拿破仑的身高其实是1.68米。这个身高在当时并不算矮,甚至可以说是正常。
三、埃及艳后
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常被人称为“埃及艳后”,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任女法老。她因其卓越的政治手腕和与恺撒、安东尼的关系,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之一。无数历史故事讲述她如何以美貌俘获两位世界级的男性领袖——罗马的恺撒大帝和安东尼。
然而,历史学者对她的外貌有不同的看法。据考证,克里奥帕特拉并没有传说中的美艳容貌。相反,她的外貌较为普通,身材偏胖,且并非因为美貌成为法老,而是凭借卓越的智慧和政治手腕赢得了这个地位。她与恺撒大帝、安东尼的关系,更多的可能是出于政治联姻的考量,借此加强自己在埃及的权力。
四、感恩节
感恩节,作为美国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许多人认为这是美国人民感谢上帝赐予丰收的日子。然而,真正的历史故事却并非如此。感恩节最初是由英国清教徒发起的,他们在16世纪因不满英国教会的改革,被迫离开祖国,前往新大陆。
1620年,102名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来到美洲,但由于冬季严寒,他们缺乏食物,生死未卜。正是当地的印第安人伸出了援手,不仅提供了食物,还教会了他们打猎技巧,帮助清教徒度过了艰难的时光。为了表示感谢,这群清教徒与90名印第安人共同度过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感恩节。
然而,数百年后,美国历史中却充斥着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压迫,数百万印第安人死于战争和疾病,感恩节的真相被逐渐遗忘。这个节日虽然象征着感恩,但美国人却忘记了最应该感谢的人——印第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