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中国传统的节气歌
蕴含着一年四季
春耕秋收的智慧
也藏着气象知识的秘密
7月22日
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来了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三候是说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这种由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湖南地区有晒伏姜的习俗,老姜放在簸箕中或用棉线穿成一串,吊在屋檐下,任凭风吹日晒、雨淋露湿,直到末伏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