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昵称
莫文蔚的西安演唱会近日登上热搜,这一话题迅速引发了广泛讨论。不同于通常的粉丝追捧,这次的热议夹杂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争议的焦点是她在现场的服装:一条银色流苏裙,裙摆随着她的舞步闪烁微光,尤其是腰部两侧的镂空设计,随着灯光的变化显得若隐若现。这样的装扮让许多人目不转睛,但也引发了不少质疑声。
“这算什么衣服?不就是前后披上两片布吗?”
“公共场合穿成这样真的合适吗?这是我们理解不了的艺术吗?”
瞬间,关于她的穿着的批评如潮水般涌来,甚至连她以往的“透视装”也被拿出来说事,成为她一贯“低俗”的“证据”。
“都五十多岁了,怎么还穿得这么暴露?难道她要永远吃大长腿的红利吗?”
事实上,莫文蔚因穿着而引发争议并非第一次。回顾过去,滚石30周年演唱会上,她与伍佰合作时大秀豹纹内衣;在杨澜的访谈中,她曾直言自己为专辑大胆拍摄裸照;而在演唱《懒得管》时,她更是穿上黑色比基尼,以极度性感的造型展示自我;《阴天》演唱时,她则以透视装搭配钢琴前的性感热舞,迅速成为娱乐头条,尽管标题往往充斥着“争议”的字眼。
这次西安演唱会的开叉裙同样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然而,莫文蔚的造型师曾表示,她对服装的要求并非单纯性感,而是要与音乐的情感相契合。那些曾被批评为“性感”的穿着,实际上是通过她的肢体语言和舞台表现,进一步强化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在莫文蔚看来,衣服本身就是舞台表演的一部分,要随着她的情绪波动,才能让歌曲真正“活”起来。尽管每次争议不断,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莫文蔚的舞台造型从未为了迎合外界审美,而是始终坚持自我。当外界的目光充满偏见时,大家往往忽略了她的舞台服装真正的内涵。
莫文蔚不仅仅是穿衣大胆,她也曾为了演绎《吉屋出租》中街头艺术家的角色,涂黑皮肤,顶着爆炸头;也为了呈现《阴天》的冷漠与疏离感,身着一袭黑衣,长裙拖至脚踝。她的性感,并非为了迎合观众,而是为了与音乐与角色的契合。50岁的她并没有刻意去掩饰任何东西,也不回避早年拍戏时在腿部留下的疤痕。有人曾问她为什么不遮掩这些疤痕,她总是笑着回答:“这些都是故事,遮了就不完整了。”
在追求完美外表的娱乐圈,莫文蔚的坦诚无疑是稀有的。她不会为了在镜头前保持所谓的“少女感”而刻意紧绷,也不会为了保持优雅的形象而勒紧腰线。在这方面,很少有人像她一样,毫无畏惧地、坦荡地展示她的真实自我。
如果回到那条开叉裙上,或许它并非单纯的“裸露”,而更像是一种宣言:女性的身体应当是值得欣赏的,而非被规训,也不应被年龄所束缚。莫文蔚对自己身体的态度,与她对音乐的态度惊人相似——坦诚、从容,毫不掩饰。
这次西安演唱会,她的裙子引发的争议,也让人想起了郭德纲多年前在小品中的一句话:“曾见过女演员穿旗袍,开叉开到胳肢窝了。”
话音未落,台下观众已是哄笑;然而,转身后又有不少人批评这些女演员穿得不检点。这种矛盾的看法折射出一个现象:舞台上的女性着装,常常受到过分审视和评判。裙子开叉高了,就被认为低俗;露肩露背,就被认为是在博眼球,仿佛女性只有端庄这一条路可以走。
然而,芭蕾舞演员穿紧身衣和足尖鞋时,观众并没有觉得不妥,反而赞美其曲线的艺术美感;T台模特的透视装也没有遭到非议,反而被认为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那么,为什么流行歌手的舞台服装,忽然间就成为了社会审美的“标准”?这种双重标准不禁令人深思。
舞台是艺术的殿堂,审视舞台服装的标准,理应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用偏见来衡量。莫文蔚,作为50岁的歌手,依然敢于穿上那条被批评为“离谱”的开叉裙,在舞台上用身体去讲述她的歌唱故事。那些极力贬低她的人,或许已经忘记,当年梅艳芳的中性风格曾被批评为“不男不女”,如今却成为女性力量的象征;王菲的透视装曾引发热议,但随着时间流逝,早已被视为前卫的经典。
每当艺术突破传统边界时,它最初常遭到误解与非议。莫文蔚已经历了三十年的娱乐风雨,她拒绝了“玉女”标签,摒弃了符合大众期待的人设。尽管她的音乐风格并不总是得到大众的认可,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音乐和故事,这就是她的生活哲学。
在外界对她穿着的强烈批评下,莫文蔚并不在意这些评判,她的不妥协并非针对衣服,而是针对所有试图束缚她的东西——包括年龄、性别、标签以及大众的审美。她的开叉裙,在外人看来或许是大胆暴露,但在莫文蔚眼中,这正是艺术的表现——衣服太紧,会束缚歌声的力量;姿态太拘谨,歌词中的情感无法充分表达。
因此,再看关于莫文蔚开叉裙的争议,我们似乎能更清楚地明白:在外界的批评声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东西。莫文蔚已经不再是年轻时的少女,但她依然在舞台上充满活力,尽情歌唱。她的服装大胆,观众的评判也一再出现,但她始终保持不妥协,不取悦,只做真实的自己。
或许,问题并不在于裙子开叉的“度”,而是在于我们为何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艺术。那条饱受争议的开叉裙,最终会像许多曾经被质疑的舞台经典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沉淀出属于它的意义。到那时,它不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个象征,代表着女性可以有无数种她想成为的样子,也代表着艺术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