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杜淳的妻子王灿在社交平台展示了一整柜泡泡玛特旗下潮玩收藏,其中Labubu系列尤为瞩目,涵盖“Labubu张飞”等稀有款式,搭配Molly、crybaby等热门IP,视觉冲击力极强。
据网友估算,其收藏总价或达数十万元,部分单品因限量联名被黄牛炒至1.5万元高价。这一事件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关于明星消费、潮玩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广泛讨论。
王灿的收藏展现了Labubu作为顶流IP的吸引力:其“丑萌”设计通过尖牙与毛绒材质的反差感俘获年轻群体,而明星带货(如林峯妻子、舒淇等)进一步推高热度。
泡泡玛特凭借此类IP全球爆火,2024年股价涨幅超11倍,但稀缺性也导致二级市场溢价严重,部分款式被戏称为“塑料茅台”。王灿的陈列既被赞为“少女心城堡”,也被视为潮玩艺术性与商业价值的缩影。
事件中,标签杜淳妻子炫富labubu折射出公众对明星消费的两极化态度。支持者认为潮玩是个人审美表达,符合当下艺术陈列趋势;批评者则质疑其“高调炫富”,凸显阶层差距。
王灿回应“很多是别人送的”,试图淡化争议,但类似质疑并非首次——她此前因晒豪宅、奢侈品屡被批“物质化”。这种争议背后,是明星私人生活与公共形象的边界模糊,以及消费主义在社交媒体中的放大效应。
Labubu的走红反映了现代人通过潮玩缓解压力的“退行心理”,其收藏行为兼具情感慰藉与社交属性。然而,资本炒作下的限量营销(如盲盒机制)也诱导非理性消费,部分消费者陷入“为集齐而氪金”的陷阱。
王灿事件恰是这一现象的缩影:既体现潮玩作为文化符号的认同感,也暴露了明星效应对市场泡沫的助推。
王灿的晒柜行为,本质是个人兴趣的分享,却因明星身份被赋予更多社会解读。潮玩文化的火爆是设计、营销与心理需求的共谋,而争议则提醒我们审视消费主义与价值观的平衡。当“塑料茅台”成为情感寄托与投资标的的双重符号,或许更需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