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的内容融合了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敬请各位读者知悉。在开始阅读之前,请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也能让您享受到一种不同的阅读体验,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小豆包
编辑丨小豆包
昨晚刷到一则莫文蔚演唱会的新闻,新闻评论充斥着“衣不蔽体”和“为老不尊”这样的指责,真让人感到不适。说实话,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打开图片仔细看看:那条银色流苏裙的设计,腰部两侧的镂空部分确实大胆,但真没达到“伤风败俗”的地步吧?说实话,比这还要大胆的夏装都能在商场橱窗里看到,没必要大惊小怪。
这一刻,我不禁想起了我的闺蜜小雅。去年她过三十岁生日时,特意穿了一条露背的连衣裙并发了朋友圈。结果,她的姑姑在评论里留言说:“女孩子要稳重点,穿得得体些。” 小雅当时气得直掉眼泪:“三十岁了连背都不能露吗?难道我做错了什么?”从亲戚的餐桌到明星的舞台,女性身体的评头论足无处不在,仿佛已经成为了空气。
最让人感到讽刺的是,郭德纲十几年前曾说过一个极为刻薄的段子,而这个段子如今却仿佛成了对当前局面的准确预言。他当时说,曾经看戏时,观众看着女演员穿着高开叉的旗袍,目不转睛,散场后却聚在一起骂她“不要脸”。如今,莫文蔚在舞台上唱了三小时,台下掌声雷动,然而演唱会一结束,却有评论一波接一波地指责她穿得“不知羞耻”。这一场景是不是让人不禁想笑?简直就是一模一样的剧情。
更令人困惑的是,明明是双重标准。上周,我陪女儿去看了芭蕾舞剧《天鹅湖》,演员们身着紧身衣,肌肉线条清晰可见,全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却没有一个人说“不得体”。时装周上,模特们穿着透视装近乎裸露走T台时,评论里都是“先锋艺术”的赞美。可到了50岁的莫文蔚身上,一件完全符合演唱会氛围的舞台服装,竟然被批得如此难看,这其中的逻辑在哪里?
我也记得去年在美术馆的一次经历:一幅古典油画中的女神,薄纱遮体,观众纷纷赞叹“艺术之美”;而转角处的现代摄影展上,女性的裸背却被一位大妈捂住孙子眼睛,指责为“伤风败俗”。原来,裸露是否“雅”全看时间是否够久,画风是否合适?
坦白说,最令人心痛的,并不是这种显而易见的审美差异,而是其中隐含的潜规则:有多少人会用“你都50岁了,怎么还敢露腰?”来对女性发号施令。这种言辞就像一把锈迹斑斑的锁,企图将所有年过某个年纪的女性钉死在“端庄得体”的框架里。原本我以为时代已经进步了,但细一琢磨,我发现当年那些指责梅艳芳“非男非女”的声音、嘲笑王菲“哗众取宠”的刀锋,经过包装后,竟然又一次对准了莫文蔚。
有一个细节让我特别感动。莫文蔚的造型师曾透露,挑选演出服时,他们只问两个问题:“这首歌想传递什么情感?”和“这件服装能否成为音乐的延伸?”她的腿上有拍戏留下的疤痕,但她从来不遮掩,甚至说:“这就是我的故事。”
究其根本,我们真正愤怒的,从来不是一块布的大小,而是总有人自以为是地当裁缝,拿着尺子去衡量所有女性的身体与人生。莫文蔚在舞台上演唱《他不爱我》时,腰部的流苏随着她的呼吸上下起伏,那是三十年舞台经验的自由表达,并非某些人眼中的“不合时宜”。
所以,朋友们,下次再看到类似的争议,不妨做三件事:第一,关掉那些带有审判色彩的弹幕;第二,问问自己是否也在心里藏了把尺子;第三,最重要的是——像莫文蔚对待自己的疤痕那样,对自己身上每一道岁月的痕迹说:这是我的故事,轮不到你来为它写批注。毕竟,活得痛快的人,谁在乎台下的嘘声呢?在聚光灯下,照亮的永远是那些敢于对自己说“这就是美”的勇者。
[免责声明] 本文的时间、过程和图片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拒绝低俗引导。请观众理性对待,不要将观点过于偏激地上升至人身攻击。如有任何关于事件真实性、版权或图片的争议,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