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宁发布)
山东新高地创新智慧产业园不断扩大冰雪版图——
从一双手套到全产业链
七月的济宁,骄阳似火,山东新高地创新智慧产业园生产车间里却透着一股“冰爽”的活力——流水线上,工人正将新型防风面料裁剪成滑雪手套的雏形,隔壁实验室里,几位专家围着检测仪器讨论着“蓄热保暖材料的耐寒极限”,不远处的电商直播间里,主播正举着一件户外帽衫喊着“俄罗斯的朋友们,这款防风帽衫可以直邮到家!”
“这是刚制作好的滑雪板样品正在质检,你摸摸这材质,又轻又抗摔。”产业园总经理陈凤良拿起一块滑雪板告诉记者:“原来我们只做滑雪手套生产,现在顺着产业链往上下游延伸,早已不是‘单枪匹马’了。”
顺着生产线往深处走,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变成了棒球手套、滑雪服、户外帐篷……在成品仓库,记者看到堆积如山的户外帽衫,标签上印着“80万件”的销售数据。
“这还不算啥,前年仅女士穿的毛呢产品就卖了100多万件,不少是通过抖音、快手直播间卖出去的。”陈凤良笑着补充道。
据了解,山东新高地创新智慧产业园聚焦冰雪运动制品产业培育与创新生态构建,以科研平台建设为核心抓手,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园区以“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枢纽、推动产业链发展”为定位,重点围绕高端纺织材料、功能型新材料等领域开展研究,通过孵化新材料相关项目,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研发—中试—生产—销售”的产业闭环,有效提升了园区产业集群的技术竞争力。
当被问及与同行之间的差异,陈凤良说:“别人可能做生产就只懂生产,做销售就只懂渠道,咱们是从研发实验室到跨境仓库全攥在手里。这边的专家盯着材料,那边的直播团队忙着给海外客户展示滑雪板,中间生产线根据订单数据随时调整产能,这就像是串珠子,我们把每颗珠子都磨亮了,还串得特别顺。”
园区的科研成果转化中心于2022年正式组建成立,2023年被评为省重点项目,园区秉持“开放协作、聚力创新”的发展理念,与山东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国内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新材料领域前沿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
目前,园区已形成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投融资、电商运营、跨境贸易、冰雪运动制品全产业链生态,努力成为区域产业升级与创新融合的核心枢纽。
“只有好产品还不够,得让别人都知道。”在园区内的电商运营中心,主播们正通过网络直播间介绍滑雪装备,屏幕上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
“我们在2023年被省商务厅认定为‘山东省电商直播基地’与‘山东省电商供应链基地’双基地称号。小红书、快手、淘特都有我们的店。”陈凤良打开后台数据说道。
“未来,我们将升级新高地科研成果转化中心硬件设施,建设成国家级中心,引入国际先进的研发设备及人才,提升原创技术研发能力。扩大产学研合作范围,在现有合作基础上,对接西安交大、哈工大、黑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联盟,力争将园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冰雪运动制品产业新高地和产业集群示范区。”陈凤良说。
从单品类的滑雪手套到多品类的冰雪运动制品,再到辐射全球的市场网络,山东新高地创新智慧产业园正用全产业链思维,在冰雪运动产业的赛道上加速奔跑。正如陈凤良所说:“‘山东好品牌’这条路,要走得踏实,更要走得有底气。”
编辑:冯雯雯
审核:许悦、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