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中,“对比” 是塑造画面层次、强化视觉效果、传递情感张力的核心原理之一。它通过将不同属性的元素并置,利用差异产生视觉冲击,引导观者的注意力,并赋予画面节奏与秩序。
绘画中的对比并非随机搭配,而是围绕视觉元素的核心属性展开,常见维度包括:
明暗对比
定义:通过色彩的亮度差异形成对比,如高光与阴影、浅色与深色的并置。
作用:决定画面的 “体积感” 和 “空间感”。明暗反差越强(如强烈的逆光剪影),物体轮廓越清晰,视觉冲击力越大;反差越弱(如阴天的柔和光线),画面则更显柔和、朦胧。
色彩对比
包含色相对比,如红与绿、黄与紫等互补色、饱和度对比(鲜艳色与灰色)、冷暖对比(如橙色与蓝色)。
作用:影响画面的 “情绪基调”。互补色并置,如梵高《向日葵》中黄与紫的点缀会产生强烈视觉张力;低饱和度色彩(如莫兰迪色系)的对比则更显柔和静谧。
虚实对比
定义:画面中物体清晰度的差异,如主体细节清晰(实),背景模糊(虚)。
作用:引导观者聚焦核心内容,强化空间纵深感。传统中国山水画中常用 “近实远虚” 的技法,近处山石草木刻画精细,远处山峦用淡墨晕染,拉开画面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