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到了三十,就会渐渐回归传统、多点儿讲究。女人偏爱翡翠珠宝,男人喜好古玩收藏。
乱世藏金、盛世藏玉——籽料不同于宝石的光芒四射,它讲究“润物无声”:皮色要自然,脂粉要饱满,上手一摸,那股子润透心扉的质感,才是籽料的灵魂。
然而,市场上假货横行,如何识破?关键就在“色”与“脂”。
一、皮色琢磨
说到皮色,不得不提海派玉雕的“因皮施艺”。比如御府君家的付雪飞师傅,一块带僵斑的红皮原石经他加工,便成了妙手留白的佳话,天公不美反倒成了点睛之笔。
话不多说,咱来看看皮色如何辨真假?
1.看裂辨真假
染色籽料的裂痕处常有颜色堆积,像酱油渗进缝隙;真籽料的裂纹自然,颜色由内而外过渡,裂而不脏。
2.借光看虚实
45度侧光观察,真皮色润泽柔和,颜色随光线变化若隐若现;染色的皮色死板,像刷了一层油漆,怎么照都僵硬。
3.挑毛孔验身份
真籽料表面布满“汗毛孔”(天然撞击形成的小凹坑),皮色与毛孔边界同步延伸;假籽料要么毛孔造假(喷砂伪造),要么光滑得像塑料。
4.找水线断颜色
水线是玉化不完全的透明线,真皮色遇到水线会自然中断;染色的皮色则强行覆盖,水线处颜色突兀。
5.看色界分天然
真皮色有渐变过渡,边界模糊自然;染色皮色生硬,像贴了张彩色胶带,边缘清晰到不真实。
6.选僵斑观共生
真籽料的僵斑,即石性部分通常无色,或与皮色自然融合;染色的僵斑常被强行上色,颜色浮于表面。
7.寻断口探内里
真皮色的颜色由表及里,断口处能看到玉肉内淡淡的色彩延伸;染色料断口内外色差大,像“皮是皮,肉是肉”。
御府和田玉的选料标准之一,就是皮色必须“天然有韵”,宁可留僵留裂,也绝不染色作假。
脂粉:玉的“精气神”
和田玉的脂粉感,是区别于俄料、青海料的魂。什么叫“脂粉”?简单说就是油性、细度、糯性三合一。
油性不是抹了油的光亮,而是骨子里透出的光泽,像老茶壶的包浆;
细度指结构紧密,打灯看如绸缎织纹;
糯性更玄,好比熟糯米的粘稠感,雕琢时连钻头都带点“藕断丝连”的劲儿。
如今市场追捧“白如雪”的玉,但老藏家心里门清:羊脂玉的白是暖白,泛着微黄,像凝脂。那些惨白的“鸡骨白”,没了脂粉就像没了灵魂的石膏像。
海派玉雕对脂粉的拿捏极准,比如御府系列作品,玉料必选脂粉浑厚的籽料,雕刻线条柔中带刚,抛光也讲究“留余”——毕竟人手盘出的油性,才是最高境界。
玩玉,玩的是中庸之道
和田玉的魅力,在于它不抢不争。白不刺眼、绿不艳俗,连黑也要沉稳。这种“中庸”恰恰暗合中年人的心境——历经世事后,更懂“藏锋”的智慧。
若您正想寻一块真籽料,不妨记住:皮色是表,脂粉是里,而工艺决定了它能否“活”起来。
说到工艺,海派玉雕的“不俗”正在于此。它既保留苏工的精细,又融入沪上的摩登审美;既能仿古厚重,又能清新脱俗。每件作品既是传统玉文化的延续,又能摆进现代书房毫不违和。
玩玉如识人——皮色可仿,脂粉难伪。真正的籽料,经得起岁月的摩挲,也耐得住行家的审视。
关注御府君,解玉之真知、品玉之清雅、享藏之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