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如何保养自己,真的很重要。当44岁的余少群和38岁的尹正站在一起时,观众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惊艳”。
然而,保持这种好状态可不仅仅是靠护肤品这么简单,背后还与他们深厚的戏曲功底息息相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陈佩斯会选择他们担任旦角——原来这一切都有深刻的原因。
当余少群在戏台上扮演凤小桐登场时,观众才恍然大悟:什么才叫“身段”。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甩袖动作,他的专业感就扑面而来。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能练成的。
余少群从小就学习汉剧,初中时就进入了艺校,天赋异禀,而且还是戏曲大师的亲传弟子。可以说,他的青春几乎都在舞台上度过,二十多年在戏曲行业的打磨,使他拥有了扎实的根基。
直到电影《梅兰芳》的出现,这部汇集了香港娱乐圈众多大咖的电影,余少群是唯一一个新人演员。他在片中饰演青年梅兰芳,把梅兰芳的儒雅与风华演绎得淋漓尽致,凭此获得了多个新人奖项,迅速成名。
然而,“梅兰芳”一角既成就了他,也限制了他。由于角色太过经典,余少群之后所接的戏几乎都是类似的角色,演艺路也因此变得狭窄,观众给他贴上了“文弱书生”的标签。
如今,陈佩斯选择让他出演戏台的角色,无疑是找对了人。余少群身上那种浓厚的传统戏曲气质,让他仿佛是为戏台而生。在电影中,他穿着青色戏服站在那里,根本看不出他已经44岁了,甚至比他当年演梅兰芳时更加成熟和专业。据传,余少群多年保持着戏曲训练,注重自己的仪态管理,哪怕不拍戏,他也从未放弃学习。
尹正虽比余少群小六岁,但在戏台的表现同样让人惊艳,且他也有着深厚的“戏曲背景”。在电影中,尹正饰演了原本是名角“金啸天”的角色,但因身体原因错失了演出机会,最后一个送包子的小贩取而代之,成了一个模仿他人唱腔的“憋屈”名角金啸天。尹正以他那种想发火却又不敢的憋闷表情,成了影片中的经典笑点之一。
在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尹正的演技便初露端倪。为了更好地诠释京剧名伶商细蕊这一角色,尹正付出了巨大努力。戏曲零基础,身段零基础,他几乎是从零开始学习。传闻他每次化妆都要两个半小时以上,头部被勒得发晕,仍坚持做一些高难度动作。为了角色,他甚至一度增肥,被网友戏称为“像大姨”,但一旦拍摄结束,他立刻开始减肥。如今,尹正用自己从“圆润大姨”到如今棱角分明的蜕变,向大家展示了什么叫做好演员。
不仅仅是演技,作为演员,尹正的自律也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他的身材管理和形象责任感,让他成为了行业中的模范。
电影《戏台》对于71岁的陈佩斯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在初期的点映阶段,票房表现平平,陈佩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他没有放弃,也没有撤档,而是带领剧组坚持全国宣传路演。可以想象,从17日到25日的这段时间,陈佩斯的经历肯定不轻松。当他发布那则道歉视频时,许多观众也被深深打动。
当然,除了观众的支持,电影本身的质量也是成功的关键。话剧版《戏台》已演出了上百场,口碑极佳,电影版的剧情也同样引人入胜。最为关键的,是陈佩斯的眼光非常独到。他一眼就看出了余少群在演技上的被低估,以及他作为老牌艺人的独特气质;他同样欣赏尹正那种为了角色拼命钻研的“戏痴”精神。
不仅如此,陈佩斯还邀请了影帝黄渤加盟。这位影帝演了一个包子店外送员“大嗓儿”,穿着厚重脏棉衣,顶着乱糟糟的头发,提着一笼包子出场时,许多观众忍不住笑出了声。
黄渤近几年也频繁亮相综艺,但他的演技一点不受影响,依然能让观众全情投入到角色当中。在《戏台》中,他从包子铺的小人物,变身为威风凛凛的“霸王”,这个角色带给观众无数笑料,网友纷纷评价:“这个角色,只有他们能演!”
与其他演员相比,陈佩斯的儿子陈大愚的表现显得略逊一筹。与其他演员的“沉浸式表演”相比,陈大愚的演技显得有些生涩,也未能继承父亲的演技优势。两者的对比,使得陈佩斯在选角上的眼光更加显得毒辣。
尽管《戏台》历经坎坷,但幸运的是,观众们会替好的电影说话。从最初的六百万票房到如今的五千万票房,电影的票房一路飙升,观众的口碑也日益提高。一度被认为“为姜文新片让路”的《戏台》,现在已经逆袭,姜文的电影口碑彻底落后。
让人意外的是,这部讲述传统戏曲的电影,竟然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过去大家普遍认为,戏曲题材可能不太受年轻人喜爱,但《戏台》打破了这一偏见,甚至有人看完电影后,自己制作了京剧变装视频,并分享到网上,收获了不小的播放量。
当余少群和尹正在电影《戏台》同台时,两人的身段丝毫不像中年人,这也证明了男人如何保养自己是多么重要。而除了保养外,更重要的是精进自己的能力。就像余少群一样,沉寂了多年后,他依靠《戏台》重新翻红。陈佩斯独具慧眼的选角眼光,影帝黄渤的出色表现,以及电影本身的质量,证明了:好演员离不开好导演,好电影也离不开观众的支持和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