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富豪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低调的欧洲富豪、充满野心的美国富豪,以及那些炫耀财富的亚洲富豪。欧洲的富有阶层多喜欢保守而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重视私人圈子的隐秘性和独立性;而美国的富豪则追求创新,喜欢把自己塑造成成功的典范,走在时尚和科技的前沿;相比之下,亚洲的顶级富豪更倾向于将自己财富的象征暴露无遗,追求奢华与炫耀,尤其喜欢在车、房、金钱和女性之间彰显其强大的影响力。例如香港地产大亨赵世曾,他便是这种豪放而张扬的典型代表,号称每年更换176位女友,却始终未婚,被誉为男性中的“王者”。
赵世曾,男,出生于抗战前夕的上海,他的家族背景非常显赫,属于传统的豪族阶层。说到顶级富豪,几乎没有人出身贫寒,像赵世曾这样的富二代,注定不是孤军奋战。他的父亲赵从衍,是清朝时期有名的船王,从事海上交通运输,直到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进入,中国的海运业逐渐取代了几千年的漕运体系。那个时期,清政府从海关收入上就能看出赵家财富的深厚,最高每年能达到4300万两白银,是鸦片战争前的七倍。赵世曾自小就生活在这个庞大的金钱帝国里。然而,由于国内战争的影响,赵家最终选择将产业转移到香港。你可能不太了解,40年代的香港其实并不像现在那样繁荣,它在当时还远不及号称“东方巴黎”的上海。香港的腾飞是从1949年以后开始的。随着大量大陆资本和难民的涌入,香港经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五十年代末,香港开始兴起纺织和加工业。
赵家成功地在香港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机会,逐步壮大。在香港度过了最重要的青春期的赵世曾,接受了优质的教育,最终考入英国杜伦大学,并培养了非凡的商业眼光。大学时期,他展现出建筑学上的才华,回到香港后便参与了当地首座豪华酒店的建设。凭借着出众的外貌、风流倜傥的形象,以及卓越的商业成就,赵世曾迅速成为香港上流社会的焦点人物,被誉为“香港第一金龟婿”。按理说,这样的家世和背景,赵世曾本应按照传统路线发展,接手家族企业,选择一位门当户对的豪门千金联姻,稳步上升,然而赵世曾却拒绝了这一常规做法,也因此他最大特点显露出来——好色。上世纪六十年代,赵世曾开始成为香港社交圈中的花花公子,他的“猎物”多是香港娱乐圈的女明星。
1970年代,香港娱乐业蓬勃发展。赵世曾也不例外地进入了这个圈子,他开始投资一些娱乐公司,同时也利用这些机会与娱乐圈的美女们发生关系。1977年,他与当时红极一时的影星姚莉爆出恋情,并育有一女赵式芝,但两人并未结婚。没多久,赵世曾与姚莉分手,并支付了一笔巨额的分手费,继续换下一个女友,依旧不结婚,只是通过金钱摆平一切纠纷。事实上,赵世曾不结婚,主要是因为六十年代香港废除了清朝时期的一夫多妻制,并在法律上加强了对已婚女性的保护,赵世曾便利用这一点,一边享受娱乐圈的美女们,一边避免了婚姻法律的束缚。虽然他在外人眼中并非正经商人,但赵世曾的资金根本不依靠这些恋情赚取,而是他的商业头脑让他在香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占据了席位。
赵世曾的父亲赵丛衍是赵家老大,而赵世曾作为家中的第三子,原本并没有继承赵家的大部分财富。尽管如此,赵世曾依靠家族资源,在商界独立打拼,并成功在七十年代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就。随着亚洲经济的腾飞,赵世曾抓住了房地产发展的机遇,在香港成立了卓能地产,进入房地产市场,并最终迎来了香港房价暴涨的黄金时代。在八十年代,香港成为了亚洲的金融中心,这也为赵世曾的地产帝国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到了1980年代末,赵家的传统海运产业由于外部竞争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逐渐萎缩,而赵世曾却凭借敏锐的眼光和过人的商业智慧,成功接手了家族企业,成为赵家的真正掌门人。与之相比,他的“花花公子”形象对他的商业成就几乎没有影响。作为房地产大佬,赵世曾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香港的稳定,始终是政治上的建制派,积极支持祖国在香港的利益,社会地位也随之大幅提升。
如今,赵世曾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但他依然活跃在社交圈,不时传出与年轻女性的绯闻。尽管他的行为常常引起争议,但他依然以自己的方式活得潇洒,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成功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