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尺量身
手工画版
划粉标点
单机缝制
……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
在阜阳寻常街巷里
依然藏着一些老式裁缝铺
他们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
吸收年轻化的潮流和审美
拥有相当规模的客户群
01
老裁缝“火”上短视频
最近,一则老裁缝裁衣的短视频火了,吸引了7300多个赞、700多条留言。留言区,很多之前在店里做过衣服的人给出好评。
近日,记者循着视频中的地址,来到阜阳市肿瘤医院(河滨路院区)附近的素玲制衣店。
店铺开在沿街楼二楼,店内百余平方米。店铺前间是面料架,架上挂着各种各样的布料;后间有一个案板、一台缝纫机,高处挂着不少成衣。店铺里,缝纫机“哒哒”作响,熨烫角飘出淡淡的布料清香。
店主乔素玲今年61岁,身着棕色围裙,软皮尺挂在脖子上,乐呵呵地招呼着来访顾客。“我12岁当学徒,至今与针线相伴近50年。”乔素玲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无论成衣多么方便、丰富,她的制衣店生意一直很好。
记者采访过程中,陆续有客人上门定制,不少人是老主顾,也有一些是看了短视频慕名而来。
02
一针一线打造专属感
乔素玲将一块布料铺展在案板上,手持尺子在布面上来回比划,指尖捏着划粉轻巧地落下几个标记点,再连点成线,划出流畅的线条。紧接着,拿起剪刀,手腕轻转间“咔咔咔”几声脆响,布料便顺着标记利落分离。
“熟客的订单,尺寸样式都已记在脑子里,不用提前打版,直接剪就行。”乔素玲说,如果专心裁剪,裁一件衣服只需10分钟。
缝制更见功夫。乔素玲对自己要求很高,走线齐整是最基本的。她说:“顾客把衣服拿到手上,一眼就能看出裁缝的水平。”
“我21岁独立开店,从未缺过订单,只愁忙不过来。”乔素玲赢得顾客信任的秘诀都藏在一针一线的“较真”里。
乔素玲一直坚持学习。每隔两年,她都要去大城市进修色彩与设计课程;抽空逛奢侈品店,研究高档服饰的做工细节。
“老手艺得学新东西,不然咋懂年轻人喜欢啥?”乔素玲说,常有客人拿着宋锦、蜀锦、壮锦等高档面料上门,只要有图片,她都能做出来。
乔素玲还经常接到新疆、广东等地的顾客慕名下单。“有位新疆顾客,我每季要为她做10多套衣服,已经有四五年了。”乔素玲介绍。
此外,位于阜阳市委北门的红四方服饰,也从事服装定制,以西装、羊绒大衣为主,凭借好手艺和好面料赢得好口碑,生意一直不错。
03
谁在消费私人定制
27岁的刘歆是乔素玲制衣店的常客,因为身材偏瘦,她买衣服经常不合身。“私人定制服装可以按身材和喜好设计,能穿出个性。”说话间,刘歆试穿上定制的宋锦国风小衫。
特殊身材群体一直将服装定制视为刚需。定制能解决“肩宽不合”“腰腹松垮”等痛点,让穿着更舒适自信。
出席特殊场合、追求仪式感专属表达的人群,也是服装定制的重要客户群体。
在颍州区三清路锦玺棠妈妈礼服店内,店主董小姐告诉记者:“不少顾客定制礼服,都是为了参加儿女的婚礼。”据介绍,制做一件礼服需经过沟通设计、精准量体、坯样试穿调整等多道工序,常规工期15至45天,价格在1000元至4000元不等。每年9月、10月婚礼季,客流不断。
红四方服饰店主韩志强介绍,职场精英、文化爱好者、舒适感追求者也热衷于私人定制服装。
从传统的“将就穿”到如今的“精准穿”“个性穿”,不同群体的需求让私人定制行业越来越受追捧。
04
传统定制遇上智能科技
当传统定制注重慢工出细活时,阜合产业园的华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借助3D系统提升服装定制效率。
“我们联合东华大学研发的3D智能量体系统,可在5秒内采集百余种身体尺寸。”公司副总经理孟晓东介绍,顾客选好面料后,智能化生产线即可无缝衔接生产。一件定制服装,最短3小时就能完工。
孟晓东表示,未来,企业将打造一批可复制、可落地、收效高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助力更多人穿上“私人定制”服装。
你定制过衣服吗?
感觉如何?
留言区集合啦
文:全媒体记者 杨燕 通讯员 邢瑞 实习生 金妙言
图:全媒体记者 王彪
视频来源:抖音
编辑:李方达
实习编辑:储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