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过去一百年间,中国的孩子们是如何成长的,那么玩具和出版物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伙伴。明天起,‘儿童良友——上海近现代玩具与出版物中的美育’展览将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正式开放。这场展览集中展示了400余件珍贵展品,包括百年前的儿童读物、中国第一代积木、铁皮玩具、童年偶像‘黑猫警长’以及迪士尼系列玩具,邀请观众一同回到童年乐园。
自20世纪初以来,上海的设计师们以创新的设计语言回应了社会对儿童世界的重新发现,践行鲁迅提出的‘儿童本位’理念。这种设计哲学体现在三个方面:多元参与的设计主体、精益求精的设计制造以及将美学理念转化为富有童趣的叙事表达。策展人赵蕾表示,展览中的每一件展品都在展示着儿童的独立性与创造力。
展览中,丰子恺的水墨插画通过简淡的笔触捕捉了童真的瞬间,而张乐平的《三毛日记》则以平民视角塑造了儿童的精神世界。铁皮玩具的演变,从仿制西洋跳蛙到自主设计‘红旗’轿车,展示了工业美学与民族自豪感的结合。这些玩具不仅是儿童的游戏工具,更是他们感知时代脉搏与民族气质的媒介。
在展览的入口处,复刻自1938年的儿童玩具商店陈列着色彩鲜艳的木质玩具和铁皮发条玩具。这里展出的商务印书馆1911年出版的《儿童教育画》是中国近代幼儿图画类读物的开创性作品,旨在通过图画与文字的结合激发儿童自学的兴趣。
木制玩具不仅是民间传统玩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近代玩具类别中的一大亮点。商务印书馆为扶助教育而设计的第一代教育木制玩具,展现了时代对儿童教育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母鸡下蛋’铁皮玩具的设计灵感源于儿童的真实体验,巧妙地模拟了母鸡下蛋的情景,成为70后、80后们的共同记忆。
‘黑猫警长’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儿童的美好回忆,这个角色不仅成为儿童心中的英雄符号,还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勇敢与坚韧的价值观。展览中还有丰富的暑期活动,如‘复古新趣·铁皮玩具彩绘工坊’,让孩子们在自由绘制中感受怀旧文化与艺术创造力的碰撞。
无论是玩具还是书籍,它们在儿童成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情感世界。通过这次展览,我们不仅能回顾童年的美好时光,更能思考如何在现代教育中继续传承与创新儿童的美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