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县木钵镇关营村陈沟门村的作坊里,手工匠人慕粉萍指尖翻飞,挑线、打结、剪线,银剪与耙子交替间,毯上牡丹渐显灵动。
故事从环县滩羊的绒毛开始。选毛、纺线、洗线...匠人精心打磨,让粗糙羊毛蜕变为柔韧纱线。编织更是学问:绘图、架经、栽织。慕粉萍指尖力道精准,使“底色压下、花型提起”,纹样立体凸起。后续洗毯、片剪,更添质感。
环县手工地毯传承半个世纪,历经染、倒、绘、织、平、剪、洗、修等十几道工序,凝聚匠人智慧与汗水。如今,它凭借匀净不褪的色泽、坚韧光泽的毛质,已从实用的保暖防潮之物,蜕变为客厅的艺术品——床毯铺展山河,坐垫绽放牡丹、荷花,雍容典雅,仿佛有了生命。
技术迭代,花色翻新,但那双手与经纬的对话从未改变。最后一剪落下,毯面牡丹鲜活绽放,这不仅是在制毯,更是在延续一段醇厚的文化传承。
(作者:俄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