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的浩瀚宝库中,有一群“高颜值选手”,明明可以靠才华,却偏要以美貌取胜。它们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技艺巅峰,还个个自带仙气、美得不可方物。本期《探宝说创团》,我们就来盘点几位来自江苏博物馆的“颜值担当”,一起见识真正的颜值巅峰。
初恋限定色
芙蓉石蟠螭耳盖炉
若论“惊艳”,南京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清·乾隆 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必须拥有姓名。
整器由粉晶石——芙蓉石雕成,色泽如三月桃花,粉嫩清透,仿佛自带柔光滤镜。你很难想象,这样一块质地脆弱、常用于首饰的小石头,竟能被雕琢成如此敦厚古雅的炉器。腹部和盖顶精细雕饰着蟠螭,鳞角分明,宛如游龙环绕,细节精致得令人惊叹。
在《探宝说创团》全网 发起的#寻找文物代言人#活动中,创作者@小邹邹是小邹邹 用糖浆巧妙复刻出了这份“初恋感”,更是让这件文物彻底“出圈”,还有@南京发布 @南京栖霞发布 转发,文物界的“初恋”小粉炉终于藏不住了!
宋代工艺天花板宋·莲藕金簪
馆藏于江阴市博物馆的宋·莲藕金簪,用“金工极致”来形容毫不为过。
通体仅6厘米宽,却层层叠出九层莲瓣与莲蓬,每一层莲瓣上都錾刻镂空纹饰,精巧繁复,总重量仅66.9克。佩戴它的宋代女子,恐怕走在风中都自带水光潋滟的仙气。它不仅是国家一级文物,更是宋代金银工艺的天花板。小小一支簪子,藏着“芙蓉不及美人妆”的万千风韵。
凤凰涅槃明·嵌宝石凤凰银脚金簪
如果说莲花金簪是优雅细腻的宋代审美,那这支收藏于江阴市博物馆的明·嵌宝石凤凰银脚金簪则张扬地展示了明代金器工艺的华贵与力量。
凤首昂扬、尾翎展开,火焰冠与展翅形象栩栩如生,整支簪子共嵌19颗红蓝宝石(现余13颗,补6颗),宝光流转间透着浓浓的皇家气场。细节处连凤眼都以细金丝编绕,生动得像要振翅而飞。它的存在,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贵气从来藏不住”。
水墨江南杯中藏
清·乾隆 粉彩绿里花形杯
一眼望去,仿佛看到一池初开的荷花,这就是苏州博物馆珍藏的清·乾隆 粉彩绿里花形杯。
杯外粉红荷瓣与翠绿莲叶相间,杯内湖蓝清釉如水天一色,整个器物仿佛承载着江南烟雨的气息。精美的粉彩与优雅的器形,共同勾勒出乾隆年间的审美高峰。苏州的婉约灵动,被它浓缩进了方寸杯盏间。若说器物能讲诗意,这只花形杯定是诗中之最。
青铜之形,瓷器之魂
清·光绪 官窑瓷礼器一组
馆藏于常熟博物馆的这套清·光绪 官窑瓷礼器,像是一场穿越千年的古礼复刻秀。
全套共33件,器型均仿照青铜器制式,包括敦、簋、鼎、豆、簠、鋗、彝、炉等多种礼器,釉色以青、红、黄、白为主,庄重典雅,极富仪式感。每件器物上都铭刻所仿原器名称、大小与铭文,并辅以青铜纹样,如神兽纹、卷云纹、雷纹等。这不仅是瓷器,更是对古代礼制的致敬,对传统精神的现代再现。
霁蓝如海,白龙追珠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在扬州博物馆展厅中,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一出现,就足以镇场。瓶身通体霁蓝,云纹翻涌,一条白龙腾空而起,追逐火焰宝珠,姿态矫健、威风凛凛。青白釉与霁蓝釉色对比强烈,层次分明,气势如海。
此瓶为目前国内外所知三件同类梅瓶中器型最大者,不仅色彩纯正、线条流畅,更是元代瓷器技艺的标志性巅峰之作。
这些“文物界的颜值担当”,不仅惊艳了时光,也托起了历史的厚度。它们或柔、或刚,或俏、或威,但无一不在诉说一个事实——中华文明之美,从不止步于形,更深藏于器物之魂。下次走进博物馆,不妨多花几分钟,看看这些“貌美如花”的宝贝们,感受来自古代工匠的一场美学巅峰对话。
当然,每周末还可以前往南京博物院,参加《探宝说创团》线下海选活动,近距离感受文物风采,沉浸式体验馆长、专家们、讲解员、志愿者如何用生动语言“讲活”文物故事。
同时,您还可以登录ai荔枝APP,前往《探宝说创团》活动专区,在那里解锁江苏省数字文物百宝箱遴选的宝藏文物,发现更多高颜值文物,并为它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