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
绣出幸福生活
编者按:从古老织机到现代车间,从壮锦到侗绣、苗绣,柳州服饰产业的发展,凝结着柳州女性对文化的赤诚与创业的热忱。这些流淌在指尖的技艺,正经由一双双巧手,从古老的村寨走向广阔的市场。市妇联以“民T”—行进中的中华民族文化服饰T台秀为桥,搭建展示、竞技、交易平台,借网红经济赋能,让多元绣艺成文化IP与产业支点,助力妇女就业创业。
本期专栏,让我们透过苗绣针脚里的巾帼故事,感受李伊园对传承的坚守和创新的勇气,见证她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绣出的时代芳华。
聚光灯骤亮,靛蓝色苗绣长裙随步伐轻扬,裙摆上的蝴蝶纹样在光影中似要振翅起飞。在“我要上民T”—行进中的中华民族文化服饰T台秀三月三活动的舞台上,作为开幕的非遗大秀,李伊园的彩云苗艺品牌大秀把千年苗绣的灵动与现代设计的利落,展成了行走的文化史诗。
彩云苗艺
缘起苗绣:行走的苗族史诗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它灵活多样,色彩浓艳,蝴蝶、石榴花、锦鸡、凤凰……这些都是苗绣里比较传统的图案,每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千年的文化记忆,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
为了有效传承和保护这一技艺,让其在创新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伊园,怀揣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苗族刺绣的传承与创新道路上,带领乡亲们用指尖技艺绘就幸福生活。
工坊里丰富多彩的苗绣产品
走进融水彩云苗艺非遗工坊,走廊里各式传统民族服饰有序陈列,墙壁上五颜六色的线筒整齐悬挂。李伊园身着传统苗族服饰穿梭其间,不时俯身指导绣娘裁剪。2014年,在外经商多年的李伊园毅然返乡,创办了彩云苗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她敏锐意识到“传统技艺不能躺在博物馆里,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
▲李伊园(左一)在指导绣娘制作苗衣
李伊园(左二)在苗族妇女家和老绣娘交流刺绣手法
2018年,她依托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苗族刺绣技艺,打造了“非遗工坊+美学生活馆+研学基地”的立体传承矩阵,通过传统技艺研究、苗族刺绣技能培训、产品设计、展示展销等形式弘扬苗族传统刺绣文化。在此期间,她还不断外出交流学习、进修,经过深入思考和创新,在苗绣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我们的创新设计将苗绣融入到现代服装当中,开发多元化的文创产品。”李伊园介绍道。
在妇联等部门的的组织帮扶下,2017年12月,李伊园和其他七位绣娘远赴英国,登上了“传承匠心·百年绣梦”的秀场,现场演绎传承千年的刺绣技艺。她说:“那次去英国的经历对我们触动很大,外国友人看到我们的苗绣作品,赞不绝口。我们穿着苗族服饰,在伦敦街头有很多人给我们拍照,用英语问我们来自哪里,是不是来自中国。那一刻我很自豪。”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民族文化,李伊园还积极开展公益性苗族刺绣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举办30期,培训人数达3000人次;每年吸引数千名学生到彩云苗艺非遗工坊开展研学活动。
2025年3月,李伊园带领团队登上了“我要上民T”—行进中的中华民族文化服饰T台秀三月三活动的舞台上,将苗绣搬上T台,并通过网络直播让更多的人了解苗绣、喜欢苗绣。
十指春风,代代相传。李伊园用一双巧手,传承苗族非遗文化图样,用一针一线,给传统苗绣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李伊园说:“我希望通过苗绣带领更多绣娘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绣出我们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