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拍性爱片的他,这回又把我的眼睛闪瞎了

惯拍性爱片的他,这回又把我的眼睛闪瞎了

加斯帕·诺在去年戛纳引发热议的《永恒之光》无疑是一部典型的“后设电影”。“Meta-cinema”这一概念通常有两种翻译方式:“元电影”或“后设电影”。在我看来,后者更为贴切,因为“后设”一词强调的是一种“在……之后设想、设计”的概念,尤其适用于影片围绕拍摄过程、电影制作人(无论是导演、编剧、演员,或是制片人等)展开的探讨。然而,考虑到中文翻译的灵活性,这两种译法都能正确传达其含义。就《永恒之光》而言,尽管“元电影”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但我认为“元”一词更能准确表达该片的本质。

该片最初在戛纳放映时,片长为51分钟;而在正式版本中,这一短片被延长至66分钟,前面增加了一段约15分钟的短片。影片的叙事结构本身就带有明显的“后设电影”特征:导演碧翠丝与演员夏洛特之间的对话,首先涉及了她们的拍摄经验,包括演绎被火刑处死的角色,讨论在片场裸露的情节,逐渐过渡到对演员被剥削的讨论。随着剧情发展,影片的重心转向了一场火刑戏的拍摄过程,其中,碧翠丝被偷偷撤换,摄影指导马克斯被安排顶替她的导演位置。在这场拍摄中,剧组的混乱和冲突愈演愈烈,影片也在拍摄的断裂与失序中展现出无法完成的拍摄状态。同时,作为剧中火刑戏的主角,夏洛特一方面焦虑地思念着她刚刚接到电话的女儿,后者在学校中被同学割伤了脚,企图在她身上刺青。

这些情节虽看似散漫,却巧妙地将电影中的不同元素串联在一起。影片探讨了女性视角下的多重主题:剥削、暴露、性别歧视以及因性别而遭遇的不公待遇,甚至包括母性这一更为复杂的情感层面。更重要的是,影片显然与两部经典电影有着强烈的关联,一部是克里斯坦森的《女巫》,另一部是德莱叶的《复仇之日》。影片中的引用元素基本源自这两部作品。克里斯坦森的《女巫》是一部纪录片式的默片,其最后一部分将时间拉回到现代(约1916年前后),通过精神病学视角探讨当年被视为女巫并遭受迫害的女性,指出她们可能是受癔症等病症折磨而被误杀。德莱叶的作品则延续了克里斯坦森的风格,在影像上更为简练,同时加强了对“女巫”的人性化呈现,表现出她们的情感与挣扎。

在《永恒之光》中,碧翠丝感受到自己及自己作品中女演员的痛苦与遭遇,深感焦虑;而夏洛特在剧组中闪烁的光线和对女儿受伤的担忧,使她不断挣扎、愤怒、求饶。在她的情绪爆发中,摄影指导马克斯则愈加亢奋,而这一切也通过法斯宾德的名言“当压力太大时,我就会转变成独裁者”作了点名,暗示了马克斯(乃至碧翠丝)的困境。

“女巫”这一主题在影片中也呈现为“片中片”的结构。这里的“女巫”不仅指的是碧翠丝和马克斯拍摄的演员们,影片也通过“女巫”的隐喻,进一步展示了投资人和制片人如何在背后操控和剥削导演。更重要的是,影片通过将摄影师汤姆拍摄碧翠丝的画面与剧组成员的情节交织,展现出电影拍摄中的权力与控制关系,同时进一步揭示了制片人企图寻找碧翠丝失职证据的情节。

当然,仅有这些叙事内容仍不足以支撑影片的表现形式。后设电影有时也可以表现得非常“亲切”,比如歌舞片《雨中曲》、浪漫喜剧《巴黎假期》或黑色电影风格的《巴顿·芬克》。然而,《永恒之光》所借鉴的灵感来源,才真正奠定了它形式上的独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并未明确提到一些重要的名字,比如Brian和Richard究竟指的是谁?虽然短评中提到Tony可能是指Tony Conrad,Paul则是Paul Sharits,但我对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并不熟悉。不过从一些作品介绍来看,他们的风格在影片中闪烁的光影效果上得到了明显致敬。至于Jean,是否指的是Jean Renoir,我持怀疑态度;Luis显然指的是布努埃尔,但影片对这两位导演的引用显得有些薄弱。我的直觉更倾向于将其与影片中某位化妆师的描写联系起来,似乎与《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中的一幕类似,影片中的化妆师始终无法顺利为演员们梳理发型,仿佛他们总是在与社会与电影中的阶层斗争。

《永恒之光》作为一部“剥削式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帕索里尼与冯特里尔的创作思路,直接引用了法斯宾德与德莱叶的言论,并且可能受戈达尔的启发,揭示电影的本质。在这一层面上,我更愿意称它为“元电影”,因为影片不仅让观众看到了电影的生产过程,还揭示了电影材料的特性。

影片通过恼人的闪烁效果强化了电影媒材的两大特性,尤其是“底片格运动”。尽管现代数字时代已没有传统底片,但电影的成像原理并未改变。闪烁的效果让观众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影格的运动;而三原色的闪烁效应,也为影片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影片开头的短片中,耶稣成道的场景通过加速闪屏制造“白光”效果,这也是对光的解构,体现了光在电影载体中的多重形态。

在视觉实验方面,德国实验电影大师Werner Nekes长期致力于研究光与影的关系,在他的作品《Diwan》与《尤利西斯》中都有惊人的成果。我对《永恒之光》灵感来源中未提到Nekes感到意外,特别是影片中的闪屏和音轨杂讯,无疑让人联想起契尔卡斯基的《外部空间》,尽管契尔卡斯基并未出现在灵感清单中。

此外,影片中的分屏技术也不容忽视。在碧翠丝与夏洛特对话的场景中,加斯帕·诺通过分屏展现了正反打的拍摄机制,这种方式不仅揭示了拍摄的同时性,还强化了电影的自觉性。特别是在分屏呈现同一场景的不同角度时,观众被迫参与选择关注的焦点。这种方法既是一种叙事技巧,也是一种对观众的挑战。

最后,影片通过三次黑屏的剪辑技巧,进一步强调了导演在剪辑过程中的存在。这三项揭示让观众意识到自己正处于电影的虚构世界中,强调了电影的“拍摄性”,从而使观众更加理性地审视影片中的情感与情节。这些叙事结构的设计,使得影片充满了元电影式的自我反思与挑衅,最终完成了对电影本质的深刻探讨。

特别声明:[惯拍性爱片的他,这回又把我的眼睛闪瞎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富大龙离婚让内娱沉默,三封影帝越过越穷(富大龙夫妻)

虽然事业上保持低调,家庭生活亦是如此,但他在三年前突然宣布与妻子离婚,这一决定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测与关注。直到2000年,毕业已两年的富大龙依然未曾获得理想的戏份,但当他遇到冯小宁导演执导的《紫日》时,他深…

富大龙离婚让内娱沉默,三封影帝越过越穷(富大龙夫妻)

宜宾工业园200L蓝色塑料桶昆明生产基地(宜宾工业园区有几个)

公司以昆明为核心生产基地,辐射宜宾等周边工业重镇,通过600公里全程高速的便捷物流网络,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核心产品200L蓝色塑料桶(行业通称220L双环桶)更以安全、高效、环保的特性,成为化…

宜宾工业园200L蓝色塑料桶昆明生产基地(宜宾工业园区有几个)

看外表就懂:哪个浮动油封好用(看外表的人叫什么成语)

继前文探讨工艺对质量的影响后,本文将深入解析热处理工艺为何对浮动油封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 它通过改变金属内部结构,从根本上提升油封的各项核心性能,是区分优质与普通产品的重要标志。对于浮动油封的金属环而言,…

看外表就懂:哪个浮动油封好用(看外表的人叫什么成语)

孟子义与李昀锐三搭《尚公主》,古装权谋爱情大剧来袭(孟子义与李昀锐差几岁)

《尚公主》的剧情充满了权谋与情感的交织。孟子义被定为一番女主,李昀锐为二番男主,这一安排引发了部分李昀锐粉丝的不满。 《尚公主》的官宣不仅让粉丝们兴奋不已,也让业内对其充满期待。让我们期待9月开机后的路透及…

孟子义与李昀锐三搭《尚公主》,古装权谋爱情大剧来袭(孟子义与李昀锐差几岁)

WRC对话|傲鲨智能张华:外骨骼机器人正逐渐成为日常可穿戴设备(傲鲨科技怎么样)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期间,傲鲨智能市场总监张华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表示。张华表示,如今大众越来越关注如何能够更加智能、科学地生活运动。 在张华看来,像手机、耳机、智能眼镜等产品一样,如今外骨骼机器…

WRC对话|傲鲨智能张华:外骨骼机器人正逐渐成为日常可穿戴设备(傲鲨科技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