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推进传统戏曲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由00后学生组成的“越韵新裁”创新团队,成功推出越剧服饰六维数据库,并运用数字全流程定制方案,建立设计交互平台,为越剧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数字化传承新路径。
项目团队与戏曲服装设计大师蓝玲合影
六维数据库:为越剧服饰行业“提效”
团队历时两年走访浙江、上海等地越剧团,系统采集了百余个经典越剧剧目、超10000套越剧服饰及纹样等数据。团队运用数字建模、动态捕捉等技术,构建了包含款式、色彩、纹样、版型、面料、身段等六大维度的数字化档案库。能够辅助年轻戏服设计师解决无法正确使用越剧文化符号设计戏服的问题。
项目团队整理戏服数据
数字全流程定制:为越剧服饰行业“提速”
基于六维数据库,团队首创全流程数字化定制系统。“过去定制一套越剧褶子需要2个月,现在通过数字化定制系统可将设计周期缩短至72小时,能够直接看到虚拟展演效果。”团队负责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娄尔东说道。
项目负责人制作戏服
交互设计平台:为越剧服饰行业“提质”
为了面向更广泛的文化传播需求,团队正开发戏曲服饰设计交互平台。该平台将集成六维数据库资源,提供换色、换款、创款等功能模块。用户能调用款式、纹样等数据通过人机交互重构戏服进行二次创作等。
团队成员制作3D数字戏服
该项目团队成员平均年龄19岁,已申请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3项,11项著作权,获专业相关奖项44项。
“越剧服饰凝结着江南文化的审美精髓,我们既要当好‘守艺人’,更要成为‘破局者’。”项目负责人娄尔东表示,团队下一步计划将六维数据库应用于更多剧种,并探索数字戏服在虚拟舞台演艺中的应用。
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的大潮中,这支年轻的团队正以科技之笔续写百年越剧戏服的新传奇,为戏曲艺术的活态传承提供“数智化越剧服饰的浙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