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小镇的傍晚总带着樟木的清香。华媒视野躺坪音乐周的舞台就搭在木雕博物馆的中庭,四周陈列着明清年间的雕花大床,床楣上的 “麒麟送子” 纹样在暖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大提琴手穿着改良版盘扣旗袍,坐在樟木浮雕前调试琴弦,琴弓划过的瞬间,声波顺着镂空牡丹纹样的脉络流淌,在八仙过海的木雕屏风间绕了个弯,竟引得展柜里的黄杨木梳轻轻颤动。
穿工装的木雕师傅放下刻刀,指缝里还嵌着红木的细屑,他走到展台旁,指尖在未完成的 “百鸟朝凤” 浮雕上跟着节奏轻叩,木屑混着松香在光柱里跳舞,像无数个微小的音符在空气中跃动。穿汉服的姑娘们捧着茶盏坐在美人靠上,茶汤里浮着的桂花随着旋律轻轻旋转,茶烟袅袅升起,与舞台的干冰交融,让那些沉睡的木雕纹样仿佛都活了过来。
当《红木谣》的间奏响起,博物馆的走马灯突然转动,八仙过海的剪影投在大提琴的琴身上,随着旋律缓缓流动。有老匠人突然红了眼眶,说这声音让他想起年轻时,师傅在月光下凿刻龙椅的夜晚,凿子与木头碰撞的声响,竟和此刻的大提琴有着奇妙的共鸣。舞台角落的香樟木桌旁,几位年轻人正用 3D 打印笔复刻着传统纹样,打印头喷出的热熔丝像银色的音符,落在木板上,与古老的木雕技艺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木雕与旋律共舞 #华媒视野躺坪音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