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原本是一个暑期平静的周末,凌晨我发了一篇关于斯沃琪和欧米茄史努比联名腕表的文章——《黄牛不睡觉连夜排队!不到3000元的欧米茄史努比,冲吗?》。没想到,2天内全平台就收到了超过800条评论,这着实有些始料未及。
在认真读完这些评论之后,我可以简单和大家分享下,大家对于此次斯沃琪品牌发布新品后的反馈和一些问题,下面开始进入正题。
第一,抽象的限量发售
在这款腕表发布之前,我们就已得知此次发售形式与以往相同,均为首批限量指定实体店发售。黄牛连夜排队并非夸张,而是真实存在的现象,只是各地区每家店的具体情况略有不同。每家店具体的发售数量,官方未公示,门店也未提前告知。这便留下了诸多操作空间。
有评论称,有的店铺一块表都没卖,全部内部消化了;也有评论表示,有的店仅20块表,根本买不到;还有评论提到,店内发售目测有80-100枚,但依然买不到。无论如何,首发当日供不应求是意料之中的结果,而具体发售数量却如同“抽象概念”。不知情的、没买到表的消费者,不仅是黄牛,更有真正想买表的用户。
不透明的线下购买方式,不仅耽误了大量时间,更给绝大多数人带来了糟糕体验。若能改进购买机制,哪怕采用线上抢购、线下核销的方式,或许能让消费者更信服。
第二,塑料表壳成最大争议点
在评论中,塑料表壳是被提及最多的焦点。关于这款腕表的材质,关注过斯沃琪与欧米茄联名款的朋友一定不陌生——官方称其为“创新性植物陶瓷”。虽然名称中带有“陶瓷”,但本质与传统印象中的陶瓷材质完全不同,可谓天壤之别。仅凭轻巧的重量和质感,塑料表壳便是公众的普遍认知。至于其中运用了多少复杂工艺和高科技,已不再重要。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正是塑料表壳让腕表更显玩具感,反而契合史努比的卡通画风。这种看法颇有意思——试想,如果这款腕表去掉欧米茄甚至斯沃琪的LOGO,即便只卖980元,相信绝大多数人仍会觉得价格偏高。
老话说“一分钱一分货”,这在等级分明的斯沃琪集团内部体现得尤为明显。原文评论中,不少网友晒出了自己的“正牌”欧米茄超霸甚至史努比超霸腕表。想用不到3000元的价格,获得市场价约8万元的欧米茄史努比超霸的体验,显然不可能,最多能获得三十分之一的体验感。此外,还有评论提到“广州表”,这广告打得未免有些过分。
第三,传统腕表佩戴渐成小众选择
除了讨论发售机制和腕表本身,网友评论还指向了更宏观的现象:如今佩戴传统腕表的人越来越少,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智能腕表正逐渐成为“腕间”主流,此前我也曾提出过“腕间资源”争夺的议题。在迎合年轻人喜好方面,传统钟表品牌仍未找到有效方向,此话题较为复杂,暂不展开,下次单独探讨。
这颇似当下的汽车市场:新能源车逐步取代传统燃油车成为主流,就连曾经不可一世的奔驰、宝马、保时捷,也在不少地区出现“跑路”“关店”的情况,这在10年前完全不可想象。现在年轻人追求的,恰恰是传统车企不敢积极探索的领域,以致主流市场被新势力占领,形成了这场“百年不遇”之大变局。
传统腕表的佩戴场景也有相似之处:最初为看时间、做装饰,而今智能腕表能提供移动支付、导航、健康监护、社交甚至求救等更多功能,这些都是传统腕表品牌难以给予或无法更好实现的体验。当年轻人早已习惯“有网”的生活,发出“你还戴表?”的质疑,也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扯扯
不可否认,在营销层面,斯沃琪与欧米茄史努比联名腕表是一款必然成功的作品。只要终端销量可观,2980元的公价仍能为品牌方带来丰厚利润。有人认为这款表实际价值仅数百元,这并不重要,笔者也无意过多争辩——毕竟仍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为溢价买单。但这种营销策略和产品模式,究竟还能为整体处于下行通道的瑞士钟表业续命多久,着实难说。
要不,斯沃琪考虑下和宝玑也出个联名表?下次,我一定支持!
最后,以一条网友评论,来结束今天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