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一则‘陈冠希被Nike索赔1.26亿美元💵’的消息像颗炸弹砸进潮流圈——网友刚准备为‘潮牌教父’的法律纠纷捏把汗,剧情就上演了‘神反转’:法庭文件📄显示,实际索偿金额竟是12.6万美元💵!从‘上亿天价’到‘百万小单’,这场乌龙官司直接把潮流圈看懵了。”
从合作17年到对簿公堂:陈冠希与Nike的“爱恨纠葛”
要理解这场风波,得先把时间线拉回17年前。
2006年,26岁的陈冠希以“潮流教父”之姿,带着自创潮牌CLOT与Nike展开首次合作。从限量款球鞋到联名服饰,两人的碰撞堪称“现象级”——CLOT x Nike Air Force 1“红钩”、CLOT x Nike Dunk Low“陈冠希”等经典款,至今仍是二手市场的“硬通货”。
此后十余年,陈冠希与Nike的合作断断续续,但始终保持着“潮人+顶流品牌”的强绑定。直到2023年10月,他突然宣布与adidas Originals达成全球合作,推出全新系列adidas Originals by Edison Chen,彻底“转投敌营”。
而这场官司,正发生在“转投”一年后。Nike以“拖欠货款”为由,将陈冠希旗下的零售品牌Juice(主营潮牌服饰、鞋类,曾独家销售Nike部分限定款)告上法庭。最初媒体报道的索赔金额高达1.26亿美元💵(约9.9亿港元),瞬间让全网炸锅:“Nike这是要‘赶尽杀绝’?”“陈冠希转投adidas,真把老东家惹急了?”
法庭文件📄现“低级错误”:1.26亿变12.6万,Nike被嘲“手滑”
但剧情的反转来得比潮牌限量款还快。
8月12日下午,包括House of Heat、Sole Retriever、Sneaker News在内的多家权威潮流媒体集体发声:法庭文件📄存在严重文书错误,实际索偿金额应为126,615.68美元💵(约99.4万港元),而非此前误传的1.26亿美元💵!
“问题出在小数点和单位上。”一位熟悉法律文件📄的业内人士透露,“原文件📄可能将‘126,615.68’误写为‘1,266,156,800’(即12.6亿),或是单位‘万’与‘亿’混淆导致的乌龙。”
换句话说,Nike真正想要的,不过是陈冠希旗下Juice公司拖欠的不到100万港元货款。这个数字,连Nike去年净利润(约491亿美元💵)的“零头”都不到。
网友瞬间开启“吐槽模式”:
“Nike:我本来想吓唬人,结果自己先吓自己了。”“原来大厂也会犯‘手滑’错误?这波操作比CLOT联名款还离谱!”“陈冠希:我就转个投,至于吗?不过12万刀,给工人发工资都不够。”潮流圈热议:是“维护版图”还是“流程拉胯”?
尽管金额是乌龙,但Nike起诉陈冠希的动作,还是让圈内外看到了品牌对“版图保护”的强硬态度。
“Nike这些年对‘叛逃’艺人的态度越来越狠。”一位潮牌从业者分析,“从侃爷到陈冠希,只要涉及竞品合作,Nike从不手软。但这次乌龙也暴露了他们内部流程的问题——这么重要的法律文件📄,居然连金额都能写错,太不应该了。”
而陈冠希这边,尽管被起诉,他的潮牌CLOT近年来的发展却丝毫未受影响。2024年,他刚与日本潮牌Fragment Design推出联名卫衣,转投adidas后的首波发售也因“限量+设计”被抢空。有粉丝调侃:“陈老师的人生,从来不怕‘官司’,只怕‘没热度’。”
一场乌龙,照见潮流圈的“爱恨江湖”
从17年合作到对簿公堂,从1.26亿乌龙到12.6万真相,这场风波与其说是“法律纠纷”,不如说是潮流圈的“名利小剧场”。
Nike用一场乌龙证明了“老大哥”的威严,陈冠希则用“转投竞品+潮牌长红”证明了自己的商业价值。而网友们在吃瓜之余,也忍不住感慨:“潮流圈的故事,永远比鞋盒里的限量款更精彩。”
至于这场乌龙官司最终会如何收场?是Nike默默撤诉,还是双方私下和解?或许答案没那么重要——毕竟,能让全网为“12万刀”吵上热搜,陈老师又赢了。
(文/娱圈情报,以图文阐释娱圈热点,点关注引领您洞察贵圈真谛)
原创声明:此文依据新闻视角梳理事件之脉络,援引网络公开影像及言论,坚决抵制洗稿融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