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361字,阅读约6分钟
文化符号铸就的文化共鸣
LABUBU的爆火正在讲述着一个中国品牌征服全球消费者的故事。泡泡玛特的崛起,不只是商业策略的单维胜利,同样反映了文化符号创造与情感价值工业化的深层变革。泡泡玛特已将潮玩升级成文化符号,LABUBU铸就的情感共鸣也能称之为文化共鸣。
破壁:从符号堆砌到全球共情
在以往的印象中,中国文化出海往往跟传统文化的创新有关,如今年春节以来爆火的《哪吒2》,但泡泡玛特并未拘泥于此,而是以目标地区的本土化创作打破文化壁垒,构建跨文化的情感连接:如在泰国,LABUBU穿上金丝服饰,在中东市场推出戴头纱的Molly,在北美则主打赛博朋克风格,为西班牙设计斗牛士款,在新加坡推出鱼尾狮限定版。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人才本土化―外籍员工超 1000人,北美团队已实现100%本土化管理,确保运营策略贴合当地消费习惯。这使泡泡玛特在不同文化语境中都能快速获得认同。正如新加坡品牌专家克里斯·佩雷拉所言:“LABUBU不是试图解释中国,而是试图让人喜欢。”
情感:Z世代的集体心灵密码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8万元,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加速转变。Z世代(1995―2010年出生)作为消费主力,其消费观呈现出鲜明的“情感优先”特征―愿意为体验感、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支付溢价。“悦己消费”与“情绪消费”已然成为新消费时代强有力的驱动内核。
泡泡玛特的成功,本质上是精准捕捉了Z世代对“低成本多巴胺刺激”的需求。其“盲盒+IP”模式巧妙融合了猎奇心理与潮流文化,通过“变量奖励机制”持续刺激消费者的收集欲和社交炫耀需求。LABUBU的“丑萌”设计打破传统审美范式,其尖耳朵、九颗尖牙的“邪笑”成为个性宣言,心理学分析指出其提供情绪疗愈价值。这种情感连接,正是文化产品的突出竞争力。
生态:文化符号的无限延伸
泡泡玛特重新定义了产业逻辑。它打破传统玩具企业的产品思维,签约全球百位知名设计师,构建起以IP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走出了“艺术工业化”模式,确保产品在保持艺术质感的同时符合量产标准,实现从“制造产品”到“运营文化”的跃迁。
并且,泡泡玛特的野心远不止于产品销售,而是跨越现有边界,正进行“内容化”转型:开发动画剧集、跨界钢琴与金饰、布局主题乐园。这些动作使IP价值突破潮玩边界,构建起完整的生态。
当伦敦牛津街门店外的年轻人为LABUBU 排队,当曼谷主题店开业首日突破千万销售额,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输出,而是文化认同的建立。那些塑料玩偶,正以独特的情感语言,重塑着世界对中国品牌的认知。正如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所言:“我们证明了作为一个文化品牌,能够赢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LABUBU等IP的全球走红,标志着中国文化产业正在实现从“文化输入”到“文化输出”的质变。泡泡玛特的成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也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泡泡玛特的文化隐忧
泡泡玛特的崛起被视为中国潮玩产业的成功典范,其旗下IP如LABUBU等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收藏狂潮。然而,在这一商业奇迹背后,远不能说泡泡玛特已经高枕无忧,更不能说它已经将潮玩做成了文化符号。相反,它面临一系列文化隐忧,这些隐忧可以从以下角度概括:
——价值的空心化。泡泡玛特的IP虽然在全球流行,但其文化内涵却极为薄弱。LABUBU的设计融合北欧神话与东方元素,但角色本身并无故事支撑,消费者只能进行浅层的情感投射。相比之下,日本的熊本熊、美国的漫威英雄等IP均通过持续的内容输出,如动画、电影、漫画建立文化认同,而泡泡玛特的IP更像是“潮流符号”,缺乏长期的情感维系力。
这不仅影响IP的持久性,也削弱了品牌的文化影响力。当消费者意识到自己购买的只是“一阵风”式的潮流符号,而不是能历久弥新的文化载体时,整个潮玩行业的信任基础就会动摇。例如,Molly曾是泡泡玛特的王牌IP,2016―2020 年为泡泡玛特贡献78%的营收,却在2025年迅速失宠,收入占比暴跌至11.5%。如今,LABUBU 虽风靡全球,但社交媒体讨论热度已呈现下滑趋势,市场担忧其重蹈Molly的覆辙。虽然泡泡玛特试图通过布局主题乐园、NFT和动画弥补这一短板,但进入新领域,能否成功仍然存疑。
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助长着“赌博心理”,甚至消费者购买盲盒并非出于对其IP的喜爱,而是为了“赌隐藏款”并转手获利。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部分潮玩已被赋予“金融资产”属性,其价格波动与NFT、炒鞋等投机市场类似。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郁金香泡沫开始,一个又一个疯狂炒作案例告诉我们,任何脱离产品真实价值的炒作终将回归理性。
今年8月,福州海关🛃截获近2000件盗版labubu 图/海峡都市报
——环境复杂化。随着LABUBU的爆火,潮玩也开始“卷”了起来。一是泡泡玛特的火爆催生了庞大的盗版市场,稀释着泡泡玛特的品牌价值。盗版销量已反超正品,甚至部分高仿品采用正品同厂模具生产,肉眼难辨真伪。盗版不仅侵蚀泡泡玛特的利润,还稀释了其品牌的文化价值。二是潮玩市场的扩容,竞争日益激烈。国内TOP TOY、52TOYS 等品牌正在加速追赶,国际巨头乐高、万代也在加大潮玩领域投入。泡泡玛特并没有为自己的领先地位,打造出牢不可破的护城河。
真正的潮玩不应只是橱窗里的摆设,而应是能讲述时代故事的文化载体。泡泡玛特只是具备了一定的特征,但还没有真正上升到文化载体或文化符号的地步,它必须超越短期狂欢,构建真正持久的文化影响力。
文/壬申 丙寅
编辑/莘然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