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惠州市博物馆)
汉服风华再现
穿越敦煌时空
一眼千年的相遇
穿越丝路
敦煌壁画中的衣袂飘飘与现实汉服同袍
身影在惠州博物馆重叠
带来这场跨越千年的美学对话
当汉服遇见敦煌
在惠州这片岭南之地
解锁一场跨越朝代的文化漫游
西魏遗韵
西魏的风沙拂过衣襟
带着敦煌壁画里的古朴
在惠州展复刻丝路初兴时的服饰密码
展现服饰背后的文化溯源
·在285窟中画诸天外道形象,有日天、月天、诸星辰、摩醯首罗天、毗瑟钮天、鸠摩罗天、毗那夜迦天及供养菩萨等,其中上段通壁绘11身持乐器的伎乐飞天。
【伎乐飞天形象】
头梳双丫髻,上着窄袖对襟襦衫,披巾搭在臂上,围腰下延伸出襳髾,下着间色裙。长长的襳带和上身的褵带随风飘舞,展现出飞襳垂髾丽人形象。
魏唐天女
这一时期敦煌服何融合异域与中原审美
成为飞天、菩萨等造型的灵感
飘飘然的飘带呼应壁画天女披帛灵动美
魏唐的佛光与天女的衣袂
在惠州展化作圈圈与飘飘的汉服
仿佛壁画菩萨走下壁间
共赴这场岭南之约
在莫高220窟壁画细节中
或许藏着当年丝路商队带回的西域灵感
左右更多壁画细节
唐裳流变
中晚唐时期服饰色彩虽然依旧丰富
但相比盛唐整体色调趋于沉稳内敛
服饰更多地使用明度较低的颜色
例如褐色、青灰色等
色彩搭配也更加协调
呈现出成熟、稳重的美感
晚唐至五代时期
在延续盛唐色彩风格的基础上
部分地区和阶层的服饰色彩有一定变化
【画面来源:第45窟 观音经变】
·在部分富贵人家和宗教仪式相关的服饰中,会使用更加艳丽的色彩,以彰显地位和烘托庄重氛围。
·另一方面,普通民众的服饰色彩则更加朴素单调,主要以黑、白、灰以及一些自然色为主。
当惠州的风拂过汉服衣角
敦煌的月光照进展墙
这场汉服与敦煌的相遇
让千年文化在岭南、在当下
借由汉服不断“活”下去
让敦煌与汉服的故事继续生长
出镜:闲余、飘飘、圈圈、辰辰、吉吉、七郎(按出场顺序)
编辑:黄诗祺
校审:伍婉华
审定:钟雪平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