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眼中消失了一段时间的贾玲,终于在8月2日以品牌大使的身份现身上海,参加了一场运动奢侈品牌的线下活动。一现身,立刻引发了热议。她身穿一套紫色运动短裤🩳,搭配T恤👕和外套🧥,整个人展现出十足的运动气息,尤其是她那高高扎起的马尾,更是让她看起来充满了朝气与活力。
令人惊讶的是,贾玲并没有如大家所担心的那样出现反弹现象,身材保持得依然很棒,曲线紧致,气场十足,打破了大众对于减重后反弹的常见认知。实际上,早在6月29日,贾玲就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她打网球的照片,照片中的她身穿短裙,动作轻盈,手臂线条清晰,整个状态充满了活力。而更让人关注的是,她与游泳运动员汪顺互相调侃:“好玩,没打够,再来一局!”两人互动时的打球画面,完全像职业选手一般流畅,贾玲扎实的运动基础和出色的身体素质展露无遗,完全让人难以联想到她曾经的“胖胖喜剧人”形象。
然而,尽管如今43岁的贾玲看起来状态良好,但不得不承认,自从她开始转型进入影坛,尤其是减肥成功瘦下100斤后,她在娱乐圈️的曝光度却有所下降。用网友的话来说,贾玲已经三年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甚至在许多热门综艺节目中也看不到她的身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回顾贾玲的事业,她的成功并非偶然。早期的她是大众心中最具亲和力的女明星️之一,这份亲和力来自她多年的努力和不懈突破。早年,她那一副圆脸、笑容满面,总能带给观众无尽欢乐的形象,深得喜剧观众的喜爱。无论是综艺节目中的常驻嘉宾,还是影视舞台上,她都能让每个角色生动有趣。
实际上,贾玲的喜剧天赋早在她的相声生涯中就初见端倪。她从小便展现出对喜剧表演的兴趣,高考时为了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她不仅报考了戏剧表演,还“意外”报考了一个冷门的专业——喜剧表演。或许是命运的巧合,她的母亲在接电话时误听了“戏剧”和“喜剧”的发音,结果让贾玲进入了“喜剧表演”专业,而这也为她后来的喜剧生涯奠定了基础。
进入相声行业后,贾玲在2005年拜冯巩为师,成为少数几位女相声演员🎭️之一。尽管初期名气不大,但她踏实打磨,终于在2010年迎来了春晚的首次亮相。接着,她又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登上春晚,以一则相声《芝麻开门》赢得了广泛关注。
然而,贾玲并没有被掌声冲昏头脑。她很清楚,仅靠相声很难走得更远,于是毅然选择了转型,开始投身小品表演。在小品舞台上,她完全放下了偶像包袱,甘愿做“搞笑担当”,其他演员🎭️不敢尝试的“扮丑”角色,她毫不犹豫地上阵,别人无法驾驭的夸张动作,她也乐在其中。正是这种勇于挑战自己的姿态,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与喜爱,而她那一副圆润的形象也成为她独特的喜剧标签。
与此同时,贾玲在综艺节目中也展现出了极强的综艺感和高情商,她总是能迅速接梗,精准掌握节目节奏,无论在什么场合,她的出现都能瞬间点燃气氛。她的表现不仅仅是让人笑出声,更带来了轻松愉快的陪伴感,使得观众在紧张的生活中收获片刻的快乐。
站稳喜剧一线后,贾玲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进入电影行业,并亲自执导电影作品。她的第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一举突破了“喜剧演员🎭️导演”的偏见,以超过50亿的票房成绩,奠定了她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席之地。在这部电影的成功后,贾玲拥有了更多的创作自由,她着手筹备第二部电影《热辣滚烫》。为了更贴近角色,她决定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进行极限减重,成功减去了100斤。
然而,回归时,她并没有获得所有人的热烈欢迎。虽然她的新形象和减重成果受到了不少赞誉,但也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认为她变得“不再好笑”甚至“变丑了”,有些人觉得她减肥只是为了宣传电影,甚至认为她的身材变化导致她失去了原本的喜剧魅力,错失了春晚和热门综艺的机会。
对于这些质疑,贾玲并没有做出过多回应,她选择继续沉默,专注于自己的电影事业。不可否认的是,自从转型以来,贾玲的曝光度确实有所下降,失去了曾经标志性的外形和频繁登上的春晚舞台,她似乎与过去的喜剧身份渐行渐远。甚至有观众产生了“贾玲不红了”的误解,认为她在娱乐圈️的处境变得尴尬。然而,正如她所选择的那样,这些变化实际上是她主动为自己职业规划做出的决定,她不再局限于综艺和小品的表演,而是希望在电影这一更具创作空间的平台上,展开更深层次的自我表达和艺术追求。
对于贾玲来说,电影无疑是她走向更广阔天地的一个重要舞台,而她真正属于她的故事,也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