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号,康定。
向佐和丁真参加了《寻真之地》的录制。
刚下车——西装挺拔,外形加分,可是化妆却厚得像要盖房子,粉底掉得像雪花一样,简直无法止住。
路人们拍了视频。
热搜一炸。
有必要吗?有。饭圈经济的规则就是这样。
没有必要吗?也有。节目本来是乡村振兴主题,结果明星️们的脸看上去像刚抹过白灰一样。
保养皮肤嘛?说实话,有多少普通人会去高原涂上厚重的粉底?就没有防晒霜了吗?明星️就不能晒晒太阳,变个巧克力色?
网友们新造了个词:“粉底军团进村”,牛都分不清城市人还是大棚种出来的。
再看看去年西藏,黄晓明被高原的紫外线晒得脸色发红,结果被网友怼得比紫外线还狠。
今年,王一博在敦煌骑骆驼,戴着防晒面罩,遮得像是沙尘暴专员,粉丝还自豪地表示:哥哥绝不让紫外线沾上身。
现实中,男明星️的粉底使用量暴涨,比女艺人的还快。
美妆博主都惊呆了:现在男星用的腻子量,足够涂满一面厕所墙。
问题在哪里?
整个行业规则下的疯狂操作。
有造型师爆料,甚至合同里都写明每平方厘米皮肤不能有超过三个毛孔。谁在数?有专人专门负责!
为了方便修图,为了代言产品,为了让品牌老板开心,表面上无暇高清,背后却是天价的焦虑。
这种操作虽然对明星️有利,但对节目观众却没有什么好处——
节目强调原生态,明星️却在拼人造面孔。
丁真之所以火,是因为他代表了那种城市审美下的“纯真”形象。
然而节目组却非要请一大堆名利场的常客,来扮演“乡村原住民”。
那种割裂感,瞬间就显现出来——
镜头一转,明星️们在跳锅庄、骑马,而真正的牧民还在劳作。
网友吐槽:有本事让明星️们一起去挤奶,妆花了算他们输。
去年的类似节目还被扒出来:明星️们锄地时,戴着假美甲,画面看起来简直像是在拍时尚杂志。
更夸张的来了,去哪儿的节目比真还不如,比谁更假成了亮点。
女明星️插秧时,假睫毛比秧苗还硬朗。
男明星️割麦时,戴着香奈儿手套🧤,宣称是为了防止手受伤,实际是怕弄脏刚做好的法式指甲。
原本应该呈现的乡村生活,成了一个大型的变装秀。
节目组两边都为难。
一方面想要吸引流量,另一方面又想装得很真实。
结果全都搞得四不像。
明星️的表演太明显,一眼就能看出是在做秀。
反而是真正的牧民本色出演,让明星️们显得更加假。
弄得连真农民都怀疑:这电视里是人,还是纸片人?
说实话,丁真晒黑也没什么问题,藏区的姑娘天生健康的肤色也有不少粉丝。
老百姓又有谁没见过风吹日晒?
为什么这些明星️把自然肤色当成耻辱?
难道电视台就一定要统一成高清白瓷的脸吗?
一放大特写,所有明星️都在为无暇人设付出代价,实在太离谱了。
观众不是傻子。
有网友留言直言:
“乡村振兴节目是为了扶贫,还是为了扶贫妆?”
明星️们敢不敢素颜?难道他们真以为大家只认白皮肤?
让丁真教他们如何晒太阳吧,不怕的,真的不会碎。
节目组到底想要真诚的表现,还是只是秀出来的假象?
台媒也看不懂,爆料称,某节目组原本邀请的嘉宾签了半素颜协议,但在录制前,粉丝后援会集体反对,认为哥哥不能带着黑手回来城市。
一纸协议作废了,实际上是害怕影响后续的商业代言。
“流量”两个字压过了一切,本来是为了寻求原生态的流量,最后却放弃了“生态”本身。
节目套路观众,观众吐槽节目。
商业价值和真实状态的冲突,越弄越尴尬。
大家都知道,乡村振兴需要真心,需要踏实的劳动,而不是一堆腻子粉、卷发棒和假睫毛。
其实也有前车之鉴——
《无穷之路》的主持人就是真正的“高原红”。褶皱、晒伤、脱皮,观众反而给了点赞:“这才是真。”
没人笑你皮肤黑,我们就怕你装得一副纯白的模样。
想拍乡村的艰辛,怎么能用都市的化妆品来画呢?
再说一次,这种“假精致”不分男女。
饭圈女孩要求自家哥哥一白遮百丑,商业甲方更狠,明星️脸上一根杂毛都能让他们赔钱。
节目组硬是把一个扶贫节目,拍成了黑白分明的时尚大片——
泥巴沾不上,马场里却得穿定制马靴,配上抽绳裤。
涨粉能涨出真诚吗?
一张粉底挡不住内心的空洞。
节目真正要振兴的,是乡村,而不是滤镜下的虚假人设。
如果是真扶贫,可以让明星️们种一天土豆,晒个泥巴脸,看看观众能不能认同。那才叫共鸣。
最后抛出一个问题:
你愿意看到的是哪个?
那些身上涂满腻子粉、满嘴“扶贫大词”的明星️?
还是敢晒黑、能掉妆、带着笑纹的丁真?
你信哪一套?
村是土的,心是热的,脸就不能脏一点🕐️?
留言给我,告诉我你最不能忍的是什么?
或者,你有没有想过乡村真人秀能不能拍出一些别的东西?
这一切,真的能改变吗?
这还得看下次哪个明星️敢真正卸下这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