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
作者: [美]芭芭拉·H.罗森宛恩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品方:万川
副标题:一部关于情绪的冲突史
原作名:Anger: The Conflicted History of an Emotion
译者: 曾雅婧
出版年:2024-1
页数:290
定价:68.00
装帧:平装
ISBN:9787500882497
内容简介 · · · · · ·
★『那些,关于你的情绪』系列之「愤怒篇」
★ 愤怒是“心脏中的一种热的沸腾”。
★“我们需要适当的愤怒才能在早晨起床并度过这一天。”
★ 内含8页彩插,生动讲述关于愤怒的故事。
★ 小开本双封四色设计,以不同色彩的大胆碰撞呈现情绪。
★ 随书附赠3张彩色书签。
——————
我们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生气,我们也确信自己能识别别人的愤怒,但这只是表面上的事实。芭芭拉·H.罗森宛恩追溯了我们对愤怒的许多相互冲突的想法和表达方式,从“愤怒被拒绝、控制和批评”到“愤怒是真实的、合理的、应该的,也是有必要的”。
——————
在我们这个被愤怒所驱使的时代,罗森宛恩的杰作是关于愤怒这个概念从何而来,它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面对它的历史启蒙。
——雅各布·索尔(Jacob Soll),《清算》(The Reckoning)作者
对一种情感的历史、道德、功能和相互冲突的观点进行了精彩且丰富的调查,这种情感往往被认为是健康的或不健康的,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值得庆祝的或需要克服的。
——西蒙·梅(Simon May),《爱的历史》(Love: A History)作者
涵盖了许多传统的和时代的愤怒。扎实的历史与当代问题的交织,引人入胜。
——彼得·N.斯特恩斯(Peter N. Stearns),《羞耻简史》(Shame: A Brief History)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美] 芭芭拉·H.罗森宛恩 Barbara H. Rosenwein
美国情感史研究先驱,历史学家,芝加哥洛约拉大学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世纪历史和情感史。著有《愤怒的过去:中世纪情绪的社会用途》(Anger's Past: The Social Uses of an Emotion in the Middle Ages)、《几代人的感觉:情绪史,600—1700》(Generations of Feeling: A History of Emotions, 600-1700)等。
目录 · · · · · ·
引 言
1
第一部分 (几乎)完全拒斥愤怒
11
第一章 佛 教
13
第二章 斯多葛主义
29
第三章 暴力与新斯多葛主义
48
第四章 和平王国
65
第五章 愤怒的话语
82
第二部分 愤怒是恶行,但(有时)也是美德
99
第六章 亚里士多德及其后继者
101
第七章 从地狱到天堂
118
第八章 道德情感
139
第三部分 自然的愤怒
159
第九章 早期医学传统
161
第十章 进入实验室
174
第十一章 社会的产物
194
第十二章 赞美愤怒
215
结 语 我的愤怒,我们的愤怒
241
注 释
247
参考文献
280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质性研究研修班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2024年7月26-28日;线下)、第二期(2024年8月16-18日;线下)、第三期(2024年12月7-16日;线上)、第四期(2025年3月7-9日;线上)、第五期(2025年7月25-27日;线上线下同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后续培训,经初步考虑,拟于2025年12月下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六期(线上)。
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致力于打造一个跨学科交流与深度对话的学术平台,探索质性研究在多元学科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通过跨学科的视角碰撞与方法互鉴,研修班旨在推动不同领域质性研究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无论您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还是对质性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实务工作者,都能在这里感受多元学科视角下质性研究的丰富内涵,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提升研究能力与学术视野。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第一期(2025年7月11-13日;线上线下同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后续培训,经初步考虑,拟于2026年1月上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第二期(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