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宝的世界里,闪耀的宝石固然夺目,而赋予其灵魂与传世价值的,是以金银为骨、宝石为墨,勾勒出心中意向的设计。
但设计一时爽,落地火葬场。
有才华的设计从来都不是守旧的,为了追求更加完美的艺术效果,设计师往往就像一个不停说要的甲方:要看不见金属、要让金子有弹性、要让金属看起来柔软......传统的技术根本无法承接住他们那些天马行空的图纸。
好在珠宝匠人们从来不缺挑战的勇气。为了能将草图变成现实,各大镶嵌工坊的匠人们不断研发创新,各辟蹊径,百花齐放,耗费数百甚至数千小时精雕细琢,只为串联起宝石的光芒,编织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传世之作。
今天,就让J先生带大家一起走进珠宝工坊,领略各大牌珠宝背后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奥秘,致敬那些璀璨珠宝背后的无名英雄。
卡地亚火烈鸟胸针手稿 vs 成品
卡地亚——“皮毛镶嵌”Fur Setting之前的推文中,J先生带大家欣赏了卡地亚“猎豹”系列珠宝。
(相关阅读链接:豹富!小小猎豹凭什么硬控顶奢百年?盘点超惊艳的豹子珠宝~)
早在100多年前,猎豹就出现在卡地亚的动物世界中,直到1948年,温莎公爵夫人戴上那一枚对卡地亚意义非凡的猎豹胸针,宣告这一独具神秘气息的猫科动物在“猎豹女士”贞·杜桑(Jeanne Toussaint)的创造下,成为卡地亚的经典设计之一。
作为顶奢珠宝的当家牌面,卡地亚的猎豹总是比其他生动许多,奔跑、怒吼、卧憩,每一只的动作神态都十分传神。
而栩栩如生的珠宝靠的不只是高品质的原石,更是背后们匠人一笔一刀的辛勤制作。
其中用到的标志性工艺就是皮毛镶嵌(Fur Setting)。
虽然名为皮毛镶嵌,但并非真的使用动物皮毛,而是通过宝石切割、排列与金属底座的配合,模拟动物皮毛(如豹纹、虎纹等)的纹理与质感,是珠宝设计中 “自然主义” 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法。
其原理就是先用蜂窝状镂空透雕手法勾勒出猎豹的初步形态,预先根据猎豹肌肉走向设计弧度,确保动态姿态的流畅性,再将之打磨抛光成为最坚实的底座。
随后用细小的金属颗粒围绕在每一块宝石周围并紧紧环抱、固定,最后将金属分割弯曲成睫毛状,从而显得动物皮毛更加立体,让一件猎豹珠宝呈现真实皮草的感觉。
同时为了表现猎豹的形体起伏,放弃采用传统密镶的均一钻石,改用“大规模密镶”(High-Volume Stone Setting),以不同尺寸钻石铺镶表现肌肉起伏,小钻填充间隙,大钻凸显骨节,更显生动。
除此之外,在斑点的处理上也是细致入微:缟玛瑙或蓝宝石斑点需单独切割,每块耗时约1小时,以此确保形状无一重复,更贴合现实。
正是独树一帜的皮毛镶嵌法结合其他镶嵌工艺后,才将卡地亚的猎豹珠宝演绎得无比精妙。
梵克雅宝——隐密式镶嵌Mystery Set隐密式镶嵌又被称为无边镶嵌工艺,是指饰品正面完全看不见任何金属支架或底座的痕迹,即宝石与宝石之间无金属的焊接,是首饰镶嵌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种。
这种技法最先由巴黎工匠Jacques-Albert Algier于1929年发明,随后经过梵克雅宝的改进和完善,并于1933年正式申请了专利, “Mystery Set 隐密式镶嵌工艺”也由此得名。
(相关阅读:360度无死角!这种破坏宝石的镶嵌工艺,竟然贵到没朋友?)
隐密式镶嵌工艺的奥秘在于对金属底座的“轨道铺设”与宝石“打磨车坑”的精准把握。
为避开传统镶嵌的限制,工匠会先使用以黄金或白金制成的“细线”所形成的方格作镶座,每个方格的直径很小,不到一厘米的十分之二。
然后对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钻石等珍贵宝石进行精心切割,在每颗宝石的腰面打磨出一道细小的凹槽,要求凹槽的高低、深度一致。
随后将打磨好的宝石沿网格线准确滑入底座方格中,利用底座纵线与宝石凹槽相卡,最后用细针和小铁锤轻轻敲打固定,使宝石紧密镶嵌在一起。
运用这种镶嵌法制作的珠宝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底座,镶饰效果简洁悦目,使得珠宝璀璨剔透,百年来备受青睐。
以梵克雅宝为例,仅是达到完美的切工就需耗时长达八个小时,而一枚胸针则需要珠宝工艺大师平均300小时的工时,可见其复杂程度。
宝格丽——煤气管工艺Tubogas如果说卡地亚的皮毛镶嵌技术成就了辉煌了一个世纪的“猎豹”系列珠宝,那宝格丽的煤气管工艺则与当家花旦“灵蛇”系列相辅相成。
(相关阅读链接:顶奢混战!1344钻奢华腕表、400克拉祖母绿项链,你没见过的蛇形珠宝视觉盛宴)
宝格丽的灵蛇系列有多经典不用多说吧,不仅是红毯常客,更是出片利器,其中又以多圈盘绕的灵蛇最为经典,而宝格丽采用的Tubogas工艺,更是令其独树一帜,叫人过目不忘。
优秀的工艺灵感来源于生活。1855年,德国人发明了密封金属波纹管用于输送煤气,当时的他恐怕不会想到,在一百年后,竟会有一个珠宝品牌将这项技术融入珠宝制作中,流传至今。
1949年,宝格丽以此为灵感创作出首款Tubogas腕表,最显著的特点是圆形轮廓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而且不需要焊接,整体流畅简洁。
这项技术的核心,就是由两片金属带包裹缠绕在一根木质或铜制的中心轴,无需焊接,无缝接合成超长的金属带,最后将中心轴移除或用酸溶解。这样生产出来的Tubogas轮廓优美圆润,一经生产便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20世纪70年代,宝格丽重启煤气罐工艺,并运用到手表、手镯项链以及戒指💍的制作当中,为Serpenti系列的蛇型珠宝奠定了夯实基础。
布契拉提——织纹雕金Texture Engraving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这个国家的每个角落似乎都流淌着艺术的基因与底蕴,而作为意大利顶级珠宝品牌,布契拉提也完美继承了这份对古典美学的虔诚与对工艺细节的极致追求。
布契拉提核心工艺织纹雕金的灵感,可以追溯至15-16 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意大利佛罗伦萨、米兰等城市是艺术与手工艺的中心,金匠们擅长用金属丝制作出类似蕾丝、织物的精细纹样,用于宗教器物和贵族珠宝。
这种工艺强调 “以金属模拟织物的柔软与细腻”,将坚硬的贵金属塑造成如蕾丝般轻盈、如丝绒般温润的质感。
出生于金匠世家的马里奥・布契拉提自幼痴迷于对这种失传技艺的探索。
终于在20世纪初通过反复试验,他复原了文艺复兴时期几乎失传的金属雕刻技法,并结合现代审美进行改良,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 “织纹雕金” 技艺。
(相关阅读链接:详解布契拉提顶级珠宝工艺,传承百年,为何至今无人能及?)
他将蕾丝、丝绒、麻绳等织物的质感融入金属,让珠宝呈现出 “可触摸的艺术感”—— 例如 “Modellato 蜂巢工艺” ,也称“珠罗纱”工艺,模仿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贵族服饰上的蕾丝镂空纹样;
“Segrinato 丝绒工艺” 则用铲刀一道一道在金属表面手工铲出细密的纹理,呼应当时油画中织物的细腻光泽。
“Telato金丝螺旋工艺”是将金属丝拧结编织,模仿麻绳结构,常见于手链编织,这样呈现出来的效果远优于使用机器微雕,纹理更立体、精细、生动。
这些技艺与Ornato(金属微雕)、Rigato(边缘切割纹理)等技法相互交织,共同构筑起布契拉提独树一帜的织纹雕金体系。
金属微雕工艺
最后,还没看够?
珠宝匠图库里还有更多精彩的大牌工艺珠宝,选择工艺关键词即可看到,快来珠宝匠图库里寻宝吧~
J先生说:从卡地亚猎豹皮毛下跃动的生命力,到梵克雅宝花朵间的璀璨星河;从宝格丽灵蛇盘绕的金属韵律,到布契拉提金银丝线上绽放的文艺复兴荣光。这些传奇工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们是时间在金属与宝石上的凝固,是匠人心血在方寸之间的极致倾注。在追求效率与数量的时代,这些耗时数百乃至数千小时的独门技艺,如同逆流而上的璀璨星辰,显得尤为珍贵。推荐阅读:
非洲翠:珠宝圈的“莞莞类卿”,年度最火平替女主!
4000年前印度河谷的奢侈品,一颗蚀花珠价比黄金,贵族邻居都抢疯了!
豹富!小小猎豹凭什么硬控顶奢百年?盘点超惊艳的豹子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