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读者朋友在评论区留言:"能否推荐一些中国和意大利的国民咖啡豆品牌?"这个看似简单却富有洞察力的问题,让我深感咖啡文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越来越广泛的讨论与关注。
在此,首先要向所有留言交流的朋友们致以诚挚谢意——正是你们充满启发性的互动,不断为我的创作注入新的灵感与思考维度。
咖啡作为世界性的文化符号,在中意两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意大利作为浓缩咖啡(Espresso)的诞生地,其咖啡文化已沉淀数百年,每一杯咖啡都凝结着对传统工艺的坚守。
而中国咖啡市场虽起步较晚,真正大众化也就二三十年的历史,却通过融合本土特色与创新思维,逐步构建起独具东方韵味的咖啡消费生态。
从文化渊源来看,意大利的咖啡文化就像品鉴陈年佳酿——意式浓缩讲究原汁原味的纯粹体验。
而中国的咖啡文化则更像调制鸡尾酒,从早期的三合一速溶咖啡起步,更注重风味创新和口感调配。
这正是瑞幸等新式咖啡品牌在国内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它们像调制创意鸡尾酒一般,将咖啡与椰奶、水果、茶饮等本土元素巧妙融合,为消费者带来既熟悉又新奇的味觉体验。
这种文化差异,恰恰为咖啡爱好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品味视角。
今天,基于行业研究和个人品鉴经验,我将为大家解析中意两国的代表性咖啡品牌,当然,因为认知和篇幅所限,还有很多很棒的咖啡没有列举出来。
首先是一些经典品牌,具有国民咖啡的调调,一句话,好喝不贵。
其次是体现本土特色的创新力量和新兴黑马,本土近年出了很多精品,也做了很多创新,盲测口感完全不输给欧美大牌。
每个推荐都兼顾品质与性价比,希望能为不同需求的咖啡爱好者提供参考价值,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国民咖啡品牌推荐1. Manner Coffee说到MANNER咖啡,始于十年前的上海一家小店,主打15-20元价格区间的现磨咖啡、茶饮及轻食。
这个2015年诞生于上海的品牌,凭借"精品咖啡平民化"的理念,在竞争激烈的咖啡市场开辟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据说首店为仅2平方米的窗口店,凭借精品咖啡品质和亲民价格迅速积累口碑,三年间仅在上海开设3家门店,我平时也很喜欢喝MANNER,有时会在店铺里顺手买他家的咖啡豆。
不过由于包装极度相似,已经记不得买的是哪款了,但从某宝的官方店铺看,有点像这种小法棍拼配,事实上不管哪种咖啡豆,我感觉口感醇厚舒服的都是拼配。
有趣的是,虽然MANNER大力倡导自带杯减5元的环保理念,但在实际消费场景中,真正自带杯具的顾客却不多见。
并且我常喝的那家店开在写字楼里面,按理说应该是带杯子去的更多,可是却没有按常理出牌,说明可能还是面子工程在作怪,但也可能自己带的杯子喝店铺咖啡,心理作用会觉得少了那个调调。
总而言之,MANNER给我的感觉是强调社区生活化的咖啡消费场景,中规中矩,偏向传统口感,而接下来的瑞幸则强调口感创新和数字化营销推广,口感偏向调味咖啡。
2. Luckin 瑞幸咖啡或许有人会疑惑:今天是谈论咖啡豆,为什么要把瑞幸咖啡列入讨论范围?他家还有咖啡豆?
可以理解这个问题,因为瑞幸的很多店铺都看不到咖啡豆的销售,其实,瑞幸在某宝等电商平台的官方店铺,都有咖啡豆,而且其咖啡豆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
虽然瑞幸咖啡以国民平价和爆款饮品闻名业界,但其在咖啡豆领域的专业表现同样令人惊喜。
和很多动辄一公斤的咖啡豆的国外品牌不同,瑞幸创新性地推出了单包独立包装的咖啡豆产品,每包18克的精准定量设计,正好满足一杯现磨咖啡的需求。
这大概是因为欧美的家庭,特别是北欧,家里个个都喜欢喝咖啡,因而大包装的也能很快喝完,但是这种包装在国内多少有些水土不服。
我曾经有过很多次买了一些品牌的一公斤包装的咖啡豆,但事实上喝了几次之后就一直放着,直到过期扔掉,浪费严重。
仔细算起来,买大包装的并不划算,除非你家有很多人,并且都很喜欢喝咖啡,或者您有半商业用途或者公司咖啡间需要。
否则的话买大包装的咖啡豆,在实际意义上并不推荐,因为你往往会喝太长时间,而一旦开袋,咖啡豆就已经接触外部空气,空气中的细菌和水蒸汽就开始让咖啡豆的蜕变速度加快。
所以瑞幸这种小包装的,很讨喜,也很实用。当然,也有250克大包装的,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这种人性化的小包装设计具有多重优势:首先,完美解决了咖啡豆开封后容易氧化的问题,确保每一杯都能享受到最新鲜的风味;其次,为咖啡爱好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无需称量即可直接使用。
最重要的是,这种包装形式特别适合那些不常饮用咖啡或喜欢尝试不同品牌风味的消费者,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探索咖啡世界的多样性,而不必担心大包装咖啡豆过期的问题。
这种细致入微的产品设计理念,展现了瑞幸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这种贴心的设计既保证了新鲜度,又简化了冲泡流程,特别适合家庭或办公室使用,当然,为唯一的缺点就是自己每次都要单独磨一次豆子,这是比较麻烦的地方。
有人说,你就算是买一公斤包装的豆子,不也每次都磨粉吗?
事实上,懒人党都知道,一般自己在家做现磨咖啡,都是一次性磨4-5杯的量,磨好后领取一个密封罐装起来,然后在两三天内直接倒出来放进咖啡机的粉碗制作即可,不用每次磨粉。
3. WindySleix 风孜咖啡风孜咖啡是挂耳咖啡,什么出现在咖啡豆的推荐中?可能您又会产生如此疑问。
那么我反问一句:咖啡豆拿来干嘛?放嘴里嘎嘣脆?不是。
其实,这刚好承接了我上面讲瑞幸时提到的单包包装咖啡豆的一个悖论,那就是单包装的确实是最耐久的,但是磨粉却麻烦了,而风孜挂耳咖啡却解决了这个问题。
风孜咖啡是主打挂耳咖啡,也是独立包装,还是氮气填充包装,并且,因为是挂耳咖啡,所以是磨好粉的。
风孜咖啡的研磨工艺达到了专业级水准——采用三层切刀技术,使咖啡粉颗粒均匀锐利,残粉率极低。
这种精细研磨的特性,让它意外成为制作意式浓缩的"隐藏彩蛋":只需将一包10g的挂耳粉倒入半自动咖啡机的粉碗,就能轻松萃取出油脂丰富、风味饱满的浓缩咖啡。
这刚好解决了一些小包装豆子每次都需要单独磨粉的问题,可以说,我这种创新喝法既解决了传统咖啡豆研磨的繁琐,又避免了预磨咖啡粉氧化失鲜的问题,堪称居家咖啡制作的"懒人神器"。
这种方式,比自己磨粉要方便的多,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便携,如果配上便携式咖啡机,在户外不用自己磨粉也可以做意式浓缩。
那么口感呢?用很多朋友的评价来说,"最好喝的咖啡,没有第二个",而这种挂耳粉倒出来用半自动咖啡机做意式浓缩,尤其搭配德龙咖啡机时能完美复刻意大利咖啡馆的风味。
风孜咖啡的四种风味挂耳包(蓝山M5、巴西B4、埃塞E6、意式I8)均适配这种创意冲泡方式。取出一包风孜,倒出粉,用德龙咖啡机制作一杯意式浓缩,那效果简直好的不要不要的,非常值得体验。
在咖啡行业里,能够同时采用PROBAT顶级烘焙机、GRANULATOR三层切刀研磨系统和FUSO包装工艺,再搭配OHKI专业滤袋的品牌,简直凤毛麟角,目前我所知道的就风孜咖啡。
这样一套"顶配"组合,通常只有在顶级精品咖啡坊才能见到,但那种咖啡店的咖啡一般都是90往上了,而某宝的风孜官方店铺里,一包4.5-7元,还有赠品,非常不错。
PROBAT烘焙机被誉为咖啡烘焙界的"劳斯莱斯",能够实现精准的温控曲线;GRANULATOR的三层切刀系统则能确保咖啡粉颗粒均匀度达到实验室级别。
当然,您可能认为,既然是挂耳咖啡,直接喝手冲不好吗?那也可以,直接冲泡一杯黑咖啡,也是天花板的存在。
风孜咖啡的FUSO的氮气保鲜包装技术和OHKI的专业滤袋,将咖啡的新鲜度和萃取效果提升到了新的层次。
大家买咖啡豆的目的要么做黑咖要么做意式浓缩拿铁,这买一次就解决两个问题,确实是潜藏的最佳的选择。
4. M Stand我之所以非常喜欢风孜咖啡,是因为我和很多咖啡爱好者都非常喜欢它的口感,不酸不苦,咖啡真香,我提及的咖啡品牌,也都是我喝过并且自己确实认可的。
M Stand就是其中之一,每个咖啡品牌都有其生存之道,该品牌作为店铺主打,那么它的生存之道就是其店铺特色。
M Stand的特色就是一店一景,它标榜“无需标榜,不被定义”,所以要说它的特点,那就是没有明显的特点,但咖啡很不错。
例如其上海梧桐树下的工业风首店采用裸露水泥与金属框架、杭州湖滨银泰店打造纯白玻璃房、无锡店融入江南宅院韵律、京都南禅寺的“框景式”庭院店等,但也不是绝对,比如我公司楼下的店的风格就比较大众化。
这种现象其实星巴克也是,虽然大部分星巴克的店都差不多,但有的店的装潢非常考究,例如星巴克在日本的一些店铺就很有设计感。
回到咖啡豆,M Stand的产品矩阵以创意型饮品为核心,占比超50%,所以他家的咖啡豆也有创意,除了口感特点外,还有就是50克的小包装。
懒人咖啡党喜欢一次磨3-5杯的量,然后放到密闭罐子里,喝两三天,这不,这50克的正好符合条件。
其经典系列主打传统意式风味,适合制作拿铁或美式;而季节限定系列则融入水果、香料等创意元素,如夏日清凉风味的冷萃咖啡豆。
其咖啡豆的风味设计也融合了现代都市生活方式,例如埃塞俄比亚古吉罕贝拉SOE系列,通过高海拔水洗处理展现出红柚、西梅等复杂风味,成为咖啡爱好者探索精品咖啡的窗口。
这种兼顾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理念,使M Stand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意大利国民咖啡品牌推荐1. Lavazza(拉瓦萨)拉瓦萨(Lavazza)咖啡豆给我的印象始终都是:稳。
从最初的街边杂货店到如今占据意大利咖啡市场近半壁江山的行业巨头,拉瓦萨始终保持着对传统工艺的坚守。
在具体选择上,拉瓦萨提供了从咖啡豆到研磨咖啡粉的多种形态。对于家庭用户,中深烘焙系列是最稳妥的选择。
这类咖啡豆采用巴西、哥伦比亚等产地的阿拉比卡豆拼配,在摩卡壶或半自动咖啡机中能稳定萃取出丰盈的金黄色油脂,呈现出焦糖与坚果的经典风味组合。
近年来,拉瓦萨也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其Tierra!有机系列采用雨林联盟认证的可持续种植咖啡豆,而大地系列中的巴西Cerrado单品豆,则通过单一产地特性展现出更鲜明的坚果与黑巧克力层次。
这些创新产品就像给传统意式咖啡注入了新鲜血液——既保留了品牌标志性的醇厚基底,又增添了令人惊喜的风味维度。
例如其Super Crema特级浓缩豆,巧妙融合阿拉比卡的果香与罗布斯塔的醇厚,创造出独特的奶油般顺滑口感。
拉瓦萨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它的"无门槛精品化"理念。
相比需要精心调试的精品咖啡豆,拉瓦萨的经典拼配系列就是我说的稳字的代表,很容易输出一杯很不错的意式浓缩。
这种"经典、易用、高性价比"的特质,使其成为忙碌都市人的理想选择:清晨匆忙间用摩卡壶煮一杯红标,午休时用胶囊机一键获得金标的风味,无需复杂操作就能享受纯正意式风情。
对于追求生活效率又不愿妥协品质的现代人来说,拉瓦萨就像一位值得信赖的老朋友——不必费心揣摩它的脾气,每次相见都能带来熟悉的温暖与惊喜
正如意大利人常说:"一杯好的咖啡不需要解释",而拉瓦萨用百年品质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2. Illy(意利)还记得很多年前,第一次喝意利咖啡的时候,是买的中烘用摩卡壶做的咖啡,当时感觉酸感比较明显。
它家的经典红罐咖啡豆用了好几种阿拉比卡豆拼配,喝起来味道很平衡,带点淡淡的甜味,特别适合早上来一杯提神。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包装用了特殊技术保鲜,打开罐子时咖啡香味特别新鲜。
意利咖啡的包装设计也很有特色,标识性很强,无论咖啡粉还是豆子,都是银色罐子,我最早买的是粉,那种粉用摩卡壶稍微细了点,意式机还比较适合。
总的来说,意利咖啡属于那种品质稳定、喝着舒服的类型。虽然价格比普通咖啡豆贵一点🕐️,但确实还是不错。
2. KIMBO(金博)很多人可能看到过KIMBO,但它的曝光度确实远低于它的实力,比如我的榜单上,它也只出现过一次。
但是它却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优秀咖啡品牌,创立于1963年,以传承传统意式浓缩咖啡工艺而闻名。
其咖啡豆精选巴西、哥伦比亚等产区的优质阿拉比卡豆,采用中度烘焙技术,完美平衡了焦糖坚果香与轻柔果酸,尤其适合制作油脂丰富的意式浓缩和奶咖。
品牌严格遵循那不勒斯咖啡艺术,从种植到烘焙全程把控品质,2003年更获得ISO 9001认证,成为欧洲规模最大的咖啡集团之一。
KIMBO的明星️产品包括金标系列阿拉比卡咖啡豆,具有层次丰富的风味表现:入口是明亮的柑橘酸度,中段呈现巧克力与焦糖的醇厚,尾韵带花香回甘。1kg大容量包装搭配氮气保鲜技术,既适合家庭日常饮用,也能满足小型咖啡馆的需求,性价比远超同类进口品牌。
作为德龙旗下高端品牌,KIMBO不仅提供经典意式浓缩豆,还推出多种烘焙度的产品线,从适合手冲的浅烘到深度烘焙的浓郁款。
其咖啡豆颗粒饱满均匀,采用水洗处理法保留纯净酸质,烘焙后油脂丰盈,无论是制作冷萃、拿铁还是卡布奇诺都能展现独特魅力。对于追求正宗意式风味的消费者,KIMBO堪称"家庭咖啡馆"的顶级之选。
中国咖啡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从瑞幸的国民咖啡到风孜的本土精品,消费者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而意大利的Lavazza和Illy则代表着经典意式咖啡的传承,适合追求传统风味的用户。
当然,本文仅仅抛砖引玉,还有很多不错的咖啡豆,无法一一列举,您如果有自己的选择和看法,也欢迎交流!